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北京消协建议发改委取消或降低固话月租费
2010-10-11 16:36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作者:海涛
  曾经多次呼吁降低固定电话基本月租费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公布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后正式上书发改委,要求取消或降低固话月租费。

  2010年10月11日,北京消协正式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正式提交了《关于逐步降低固定电话基本月租费的建议》,提出国家应对固定电话资费进一步放松管制,督促电信运营商降低固定电话基本月租费,制定合理的资费模式供消费者选择。

  这份文件提供的信息显示固定电话基本月租费,即使消费者不使用也照样收取。民意调查显示,有91.82%的消费者认为此项收费不合理。

  北京市执行的是固话基本月租费21.6元,首3分钟0.22元,以后每分钟标准为0.11元,这一标准已实施近10年。去年11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提出“固定电话月租费,由现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

  市消协认为,随着宽带参加电话成本分流、光纤大幅度普及、交换机价格大大降低等,电信运营企业经营固话的平均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而固话基本月租费并没有体现这一趋势,电信运营企业往往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定价方式,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尽管有的地方收取基本月租费后会给予消费者一定免费通话时间的补偿,但这与消费者交纳的月租费相比也远不够合理,导致消费者拆机率上升。

  统计显示,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大幅增长和移动电话资费下降,很多消费者已选择放弃使用固定电话,2010年1至7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减少997.4万户。

  用户的减少使固网运营商的收入受到影响,固网运营商必须采取降低固定电话资费的措施,挽回部分流失的固网用户。同时,固话运营商可以利用固话信号好、无辐射及增值业务等优势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固网用户的市场占有率。

  固话运营商宁可用户流失也不原意调低月租费,不仅违背社会受益原则,而且明显的存在短视。

  在咨询固话运营商得到运营商答复“固话月租费是国际惯例”后,北京消协认为一些发达国家虽然也收取固话基本月租费,但会给予消费者非常优惠的补偿,比如可享受免费拨打市话等服务。

  比如美国AT&T和英国BT收取固定电话使用费用的方式:一是收取少量月租费,但给予本地通话免费不限量的补偿;二是收取较多月租费,但给予国内长途通话免费不限量的补偿以及免费使用多项增值业务的补偿;三是不收取月租费,消费者按使用的时间交纳固定电话使用费,而且还给予时间段的优惠。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认为,电信公司收取月租费的形式和水电不同,水电方面用户不可能不用,而按照维护成本看,低使用量的用户单价和高使用量的单价虽然一样,其中有一定的补贴低收入阶层的用意,好比目前的阶梯水价和阶梯电价对高量的“惩罚”。因此可以看作每月使用很少的用户享受了线路补贴。但是电信线路却不同,电信服务费用和使用量的多少关系不大,而和用户数本身有很大关系,因为就算很少使用,电信公司还是会维护线路。因此收取月租费是合理的。此外,电话号码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所以要交月租费。

  而一些地区月租甚至占固话收入的3成。一旦强制全面取消月租费,不少通信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导致“双输”局面。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需要对低收入、低使用阶层进行补贴,因此也不可能实现电话包月。一旦电话包月,比如每月50元,那么相当于使用较少的低收入阶层也要缴纳同样费用,而资费对高收入阶层失去调节作用。不仅电信公司收入减少,而且会减少高收入阶层的通信费支出,加大低收入阶层的通信费支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不利的。

  除开月租费外,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八成被访者认为电信行业存在收费陷阱。

  而社会评论方面对月租费征收相当尖锐。因为月租费的计总额早超过运营商的初始投入,过高的电信资费已经没有“收取奢侈消费类”的收费为普及通信而筹措资金的理由。

  目前由于光纤和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运营成本大幅下降。电信的最大成本在于服务,而目前来看,尽管我国电信企业近乎疯狂的设备采购和各种支出,仍然保持20%-30%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海外运营商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电信运营作为服务行业,技术含量极低,暴利收费无论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激进的言论甚至认为应该将基础线路国有,单纯的运营服务彻底推向市场,成立十几家互相竞争的运营商互相竞争,国家基础线路收取租金也可以保持现在的财政收入。但是这将严重触及电信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因此是最不可行的改革方案。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555.html

本文为中国手机在线独家采写,欢迎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