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时尚生活
国美控制权之争:IT巨头入主或许符合政府意图
2010-09-27 22:34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作者:海涛
  国美控制权之争,表面是黄光裕、陈晓之争,实际却复杂得多。

  早先包括《中国证券报》在内的媒体刊载倾向性很强的文章,然后是近日中商联走上台面表态。表明了政府意图。实际上黄光裕在狱中的情况(港媒称可以和外界通电话、上网,内地警方没有承认)和杜鹃的获释只要联系起来就可以明白很多问题。

  陈晓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指出大股东黄光裕不可能提出“国美”“美国”这样的自伤性的低级错误。暗指黄光裕的一些言论并非出自黄光裕本意。显然是第三方力量在支配黄光裕,而这个第三方力量众所周知,就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力量,或者说就是国有企业的一个代表国资委,一些国有企业为主的“左派”力量,以政府资源在进行操作。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一些体制内的高校发出同样声音的时候,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很多媒体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一旦真正国美被国有资本变相控制,显然也是一些改革力量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才有了近来越来越精彩的辩论,很多人都走上了前台——尽管是以学术争论的名义。

  当年黄光裕香港上市,向有关部门保证国美的控制权在自己手里,就是一个很好的注释。

  为什么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某个机关需要国美,显然就得和国美的成长以及包括长虹、格力、海尔、美的、TCL等一系列体制内的国有企业或者伪民营企业的成长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问题非常复杂,不是我们今天可以讨论清楚的,还涉及到一些国企的传统敏感问题,所以也不好多说。

  问题的核心是在渠道同样是中国人掌握的情况下,诞生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神话,也是唯一的神话——在其他行业,比如曾经保护的手机行业、IT行业,传统国有企业几乎全军覆灭。因此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变得异常重要。

  在这种类似当年手机行业的对国有企业(或者遵照体制内规则运行的改制后国资淡出的上市公司)的发展中,也出现了类似当年手机产业的问题。

  首先是核心技术几乎全部被国外垄断。目前的家电行业,核心技术绝大部分在海外巨头。比如液晶电视,无论是面板还是解码芯片都不在我们手里,即便我们生产面板也是几十亿买别人的生产线,上游材料和技术都没有。

  其次是国内垄断了渠道,通过渠道可以在低端市场活下来。同时抱团拒绝国外先进技术。这里也比较复杂,典型的比如变频压缩机技术。

  最后阻断了中小民营家电生产企业的扩张。虽然不如当年牌照问题那样封杀,但是通过一些行业控制,实际上让中小民营企业难以通过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保护了整体利益(这个整体利益值得思考,是哪些人的整体利益)。

  显然,维系这样的状态就是要阻绝国外家电零售连锁进入中国,也要阻绝国外资本控制中国家电连锁企业。

  但是一个纠结就出现了,民族主义也被捆绑了。支持这种腐朽的垄断(当然是宏观意义的)还是真正市场化呢?前者爱国,后者卖国就是捆绑后一些网民被引导大骂陈晓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美控制权到底如何演绎才符合我们90%的民众的利益呢?或者说怎样才能既不让国美落入腐朽的某些传统势力之手,又不至于落入外国资本之手呢?前者自然是悲哀,后者带来短暂的阵痛。

  为什么后者会带来阵痛?显然一旦这次黄光裕彻底失败,如果政府力量不强势压迫陈晓,那么陈晓会向贝恩等海外资本增发,如此一来会更公平的对待韩国和日本的家电厂商(或者叫不会像政府扶持国美那样,刻意扶持国内的国有家电企业),尤其是批量采购一些新技术的产品(价格不一定高),由此对国内的家电企业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而且一旦国内行业考虑封堵一些国外新技术,也不一定会被真正执行。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至多是一种折中的路线。

  而如果国美落入某些传统势力手里,那么对国美的中小股东是不幸的,这点有过国内A股投资经历的人应该明白。实际上一股独大下,黄光裕掏空上市公司等作法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国美是否就没第三条路呢?

  陈晓方面和黄光裕的支持者谈判的第三条路被黄光裕否决,其中陈晓就提出混合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自己和贝恩一年后退出。显然这就是一种妥协,从两摩、华平的减持可以看出海外资本在明晰中国政府的态度后也不愿意过去渗入。

  同样的,陈晓原本定下的国美增发稀释黄光裕股权的时候,同样考虑的是国内各种背景的资金,显然让贝恩等海外资本的控股也不是陈晓所想,也担心更刺激有关方面。

  那么国美股权之争是否就没有和谐解决的可能呢?

  答案还是有的,比如郭台铭!这就是一个海外资本可以接受,国内改革力量可以接受的人选,而加以一定的限制,恐怕国内保守力量也可以接受。

  为什么要是IT行业的民间巨头呢?

  目前家电行业的特殊性前面已经所讲,就是通路被控制,无论是国美、苏宁,都是被同样的力量在背后划了框框。而这个框框对行业到底如何,恐怕是真正支持改革力量不愿意看到的。

  而郭台铭则不同,郭台铭为世界众多品牌代工,有成本优势,但是没有销售渠道,因此郭台铭赚的是很低的加工费,而如果郭台铭自己销售这些产品,那么利润可能很可观。

  郭台铭的这种代工模式同样可以复制到某些家电行业——特别是一些异常成熟的家电行业,郭台铭有很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的企业群。

  一旦郭台铭控制国美,那么郭台铭可以控制生产和销售,品牌商只要提供品牌运营和核心技术的研发、采购就可以了,而后者是民营企业的强项。比如你可以做一个非常时尚的外形设计,然后交由郭台铭生产、国美销售。类似今天的手机,百花齐放(当然有的山寨机例外)。

  所以如果是郭台铭控制国美,将会真正给国内家电行业洗牌,或许到那一天,长虹、格力、美的这些厂商都会被郭台铭兼并,然后建立真正的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行业模式,推动行业真正向前发展。

  当然这里是比如,实际上比如其他IT巨头同样有这样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544.html

本文为中国手机在线独家采写,欢迎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