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均已宣布9月1日起实施手机实名
2010-08-29 10:36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日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继公布了手机手机实名制的具体办法,按照工信部统一部署,9月1日起先实施新增电话用户全面实施实名登记。对于老用户,三大运营商均采用逐渐分步解决的办法实现老用户进行补登。
而最新来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消息,过去老电信(南电信、北网通)的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均纳入实名范围。
中国电信的新增电话用户需要个人信息登记和核实才能入网。而中国联通新增电话用户需要出示并验证身份证。
同时,进行实名登记后,只有凭借用户的有效证件,才能办理业务变更、过户、移机等业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装固定电话基本实现了实名登记,而小灵通和移动电话的销售中,预付费用户大多没有实名登记。从用户数量来看,中国电信0.23亿,中国移动2.1亿,中国联通0.88亿。
对于新增用户,据悉,三大运营商实名登记的通知已经下发到各个营业厅,并向用户告示:以前未用身份证件登记的手机用户,现在必须补登资料,如果用户不愿意登记,则无法办理业务。
手机实名制,从目前社会评论来看,支持、反对的言论都有。一些媒体宣称实名制可以杜绝垃圾短信广告短信、诈骗短信。但是也有不少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持保留意见,一些民间媒体也对手机实名制后公民通信自由和运营商对公民隐私的保护表达忧虑。而一些年轻人则表达了对网络自由的担心。从国际上看,实行手机实名的国家,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大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信、网络自由的保障体系,对运营商、第三方公司、政府机构使用用户信息做出了非常严格约束。
由于社会各界担心较多,因此此次推进手机实名制,可能会循序渐进。首先是没有强制用户必须实名登记。
对于打击垃圾短信和电话诈骗方面,有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防止一些诈骗团伙(如当年的福建泉州的一些人)通过新购手机卡狂发垃圾短信和电话诈骗。但是过去的打击表明这些团伙有多种办法规避。因此手机实名制的实行,相关团伙不排除通过假身份证或是收购身份证的方式进行。
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有的媒体只从个人信息的泄露角度提出看法。比如笔者遇到过有某保险公司电话伪称自己是电信公司回馈宽带用户赠送保险,实际上笔者确实也是某电信公司宽带用户。然后某保险公司接触骗取用户信任,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险。
而有学者认为用户隐私泄露在全球普遍存在,由于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种泄露变得更加方便。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都还存在很多空白。从目前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发生在房地产(销售、中介、装修)、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商场俱乐部等商业组织、网站调查投标等刻意收集、网站会员(免费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博客)等。从泄露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不是这些机构本身所为,而是其中基层单位、个别工作人员出于私利所为。从通信行业来看,过去存在的某些接触数据库的技术人员和某些管理人员将用户信息以每条0.05-0.20的价格卖给SP服务商、商业机构等情况,但是近年来,这种以十万、百万量级的泄露的情况已经较少,说明运营商内部管理状况正在好转。
有人认为,抵制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就是不要提供除开必须的身份证信息外的其他信息,如果不希望收到账单则可乱填家庭地址防止某些人通过电信运营商获得地址后冒充电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至于对商业机构更关注的分类信息如职业、头衔、收入等个人隐私则坚决不要填写。
对于手机实名制预防网络犯罪,主要是3G和2G的手机上网、计算机通过手机上网,如果非手机实名,则这种网络犯罪很难追踪。过去在破获一些网络诽谤案中,用户在办理宽带登记的家庭住址成为最关键的破案依据。而一旦3G上网,过去的情况已经表明,对于非实名登记的用户,几乎没有办法对这类用户追踪。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526.html
而最新来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消息,过去老电信(南电信、北网通)的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均纳入实名范围。
中国电信的新增电话用户需要个人信息登记和核实才能入网。而中国联通新增电话用户需要出示并验证身份证。
同时,进行实名登记后,只有凭借用户的有效证件,才能办理业务变更、过户、移机等业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装固定电话基本实现了实名登记,而小灵通和移动电话的销售中,预付费用户大多没有实名登记。从用户数量来看,中国电信0.23亿,中国移动2.1亿,中国联通0.88亿。
对于新增用户,据悉,三大运营商实名登记的通知已经下发到各个营业厅,并向用户告示:以前未用身份证件登记的手机用户,现在必须补登资料,如果用户不愿意登记,则无法办理业务。
手机实名制,从目前社会评论来看,支持、反对的言论都有。一些媒体宣称实名制可以杜绝垃圾短信广告短信、诈骗短信。但是也有不少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持保留意见,一些民间媒体也对手机实名制后公民通信自由和运营商对公民隐私的保护表达忧虑。而一些年轻人则表达了对网络自由的担心。从国际上看,实行手机实名的国家,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大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信、网络自由的保障体系,对运营商、第三方公司、政府机构使用用户信息做出了非常严格约束。
由于社会各界担心较多,因此此次推进手机实名制,可能会循序渐进。首先是没有强制用户必须实名登记。
对于打击垃圾短信和电话诈骗方面,有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防止一些诈骗团伙(如当年的福建泉州的一些人)通过新购手机卡狂发垃圾短信和电话诈骗。但是过去的打击表明这些团伙有多种办法规避。因此手机实名制的实行,相关团伙不排除通过假身份证或是收购身份证的方式进行。
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有的媒体只从个人信息的泄露角度提出看法。比如笔者遇到过有某保险公司电话伪称自己是电信公司回馈宽带用户赠送保险,实际上笔者确实也是某电信公司宽带用户。然后某保险公司接触骗取用户信任,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险。
而有学者认为用户隐私泄露在全球普遍存在,由于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种泄露变得更加方便。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都还存在很多空白。从目前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发生在房地产(销售、中介、装修)、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商场俱乐部等商业组织、网站调查投标等刻意收集、网站会员(免费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博客)等。从泄露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不是这些机构本身所为,而是其中基层单位、个别工作人员出于私利所为。从通信行业来看,过去存在的某些接触数据库的技术人员和某些管理人员将用户信息以每条0.05-0.20的价格卖给SP服务商、商业机构等情况,但是近年来,这种以十万、百万量级的泄露的情况已经较少,说明运营商内部管理状况正在好转。
有人认为,抵制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就是不要提供除开必须的身份证信息外的其他信息,如果不希望收到账单则可乱填家庭地址防止某些人通过电信运营商获得地址后冒充电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至于对商业机构更关注的分类信息如职业、头衔、收入等个人隐私则坚决不要填写。
对于手机实名制预防网络犯罪,主要是3G和2G的手机上网、计算机通过手机上网,如果非手机实名,则这种网络犯罪很难追踪。过去在破获一些网络诽谤案中,用户在办理宽带登记的家庭住址成为最关键的破案依据。而一旦3G上网,过去的情况已经表明,对于非实名登记的用户,几乎没有办法对这类用户追踪。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