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0年第2号) (一季度)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3220985.html
此次被央视曝光的内置吸费陷阱的手机型号共5款,分别为夏新μ320(夏新)、UT 637(UT斯达康)、TS 618(天时达)、CBT-V1600(中宝移动)、COMOO K688(港利通)。工信部已责令这些厂商限期整改,并且停止这些手机的销售,妥善处理已售出手机。
这些手机中都内置了一些不明业务,只要用户点击菜单,就会自动发送短信。几秒钟后,用户会收到一条业务使用“确认”短信,而在用户没有进行任何回复确认的情况下,他们的手机就会被自动扣除一定数额的话费。
专家呼吁,应该建立SP黑名单监控管理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SP进行记录备案,加大监控力度,从根源进行遏制。此外,对于手机内置的业务必须要求厂商在说明书中加以说明,列出所有内置业务,以及收费方式和费用多少,对收费进行明示。
从网络舆论看,对工信部的责令整改多有避重就轻的微词。因为3.15晚会曝光的吸费黑幕之后,事实上大部分分销零售渠道的国产MTK方案手机(比例大约占手机总数的1/3)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且涉及的SP商非常多。工信部只是对曝光的厂商进行处理,然后4月份开会规范一下运营商自己定制手机的吸费陷阱就没有下文。最终导致了央视对这种不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满于5月再次深度曝光了包括某些大品牌手机和方案提供商的吸费陷阱。
但是,即便工信部对3.15晚会涉及厂商进行处理,官方背景媒体的报道却值得我们思考。《北京商报》报道采用的标题是《工信部责令天时达等吸费手机停销售限期整改》,在标题中竟然只列入排名靠后的民营企业天时达,而对于曾经的国有企业夏新和曾经与运营商关系密切完全是依托运营商的支持才得以上市的的UT斯达康却不提。
联想到央视曝光吸费软件的时候,在曝光吸费SP的时候,提及的SP,央视点名广州天夏科技等SP,但是众所周知,在信产部调查发现的吸费陷阱涉及的包括重量级的新浪、搜狐,央视也只字不提。笔者曾在3月文章“央视曝光手机吸费陷阱-避重就轻之嫌”(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410.html)指出“较大规模的SP商和门户网站参与其中却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惩罚。显然CCTV的曝光完全偏离了公平正义”,因为曝光的只是一些不知名的SP,真正的SP大鳄一个也没提及。
由于笔者担心惹上官司不便于直接点出门户网站,现在工信部低调发布的文件才公开了原来包括“新浪和搜狐”。笔者在这里点名并非给新浪、搜狐摸黑。事实上中国的门户网站只有几个,这些年来没有卷入SP乱收费事件的是零。事实上,某些方面,新浪和搜狐是流量最高的两大门户网站,而其他的某些偏小的门户网站的乱收费更为恐怖,但是笔者今天仍然不敢具体点名,相信未来历史会揭开真相。
至于手机厂商,从销售数量上看,UT斯达康、夏新也不算三、四线厂商。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工信部只对央视直接曝光的吸费手机进行处理,但是对于那些品牌知名度和销量高于UT斯达康、夏新却只字不提。央视的镜头涉及了品牌知名度更高的联想,也包括了某个实际销量异常巨大的某企业(笔者尚不敢点名),众所周知从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上,较前述曝光的手机都远远超越,但是工信部却只打击央视直接曝光厂商,对于其他的难道“内部整改,既往不咎”?
同样的,从媒体星星点点的曝光的某些日韩企业和诺基亚(据悉是经销商所为)内置收费陷阱,很多没公关公司和谐掉,笔者也不便多说。但是为什么央视不去曝光,也值得思考。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信部给3.15晚会曝光企业的板子打下来了,但是对潜在其他吸费手机关系的企业却视而不见,终于导致了央视5月份曝光了更多深入黑幕,笔者也写评论(央视再曝光手机吸费:谁是真正黑手?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453.html)。
笔者提“为什么屡禁不绝?利益才是关键,从2002年开始,作为业内人士,笔者知悉太多太多的内幕,SP乱收费发展到今天,其黑暗程度不亚于房地产行业的腐败。可以说是全行业的糜烂,即便不能说100%,至少99.99%的较大规模的SP服务商这些年来都做过强制订阅、默认订阅、欺诈性诱导订阅的事情。如果说国产手机吸费是黑,那么曾经那些运营商最为密切关系的SP直接抢钱只能用恶来形容,但是神奇的是,这些老虎(包括当年运营商极度关系密切的某些SP和门户网站)虽然近年来隐藏下来,但是其中的从业人员多年来一直变换角色,从未停止过强制订阅的事”。
今天,当公开的资料显示新浪、搜狐(实际上各大门户网站多次上榜)卷入吸费陷阱手机之中,然而各媒体毕竟碍于合作关系不便于得罪门户网站而少有报道。笔者认为,关键不是是否要揭开99%的SP在干什么和曾经干过什么,也不是非要揭开某些与运营商和监管部门或者其中某些个人关系密切的SP黑幕,而是要说明,为什么会陷入全行业的糜烂?
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改造成好人,而坏的制度却把好人变成坏人,什么理想道义早就抛到云外。门户网站的新闻摆出公正透明,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有其中热血的编辑的作用。但是为什么他们同样也参与SP的作恶?显然是有漏洞可钻,拥有强大社会资源和对方把柄的门户网站自然不会担心打擦边球的后果,在利益趋势下,自然就可以做了。好比某位落下来的以权谋私的法官自述,当年也是热血青年要为法律为社会的正义而奋斗,但是茶米油盐一大堆生活的现实已经将其世俗化到了同样的牺牲法律公正谋求个人利益。
还有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例子,国外企业在国外可以“不作恶”,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比如惠普笔记本事件,为什么惠普的金牌维修可以欺骗用户,为什么惠普在国外不这样?为什么日韩的手机厂商可以在对中国大陆的手机中内置无提示的收费功能而在海外不这样做?为什么号称尊重技术绝不人为调节搜索结果的谷歌在国外可以“不作恶”的做到这点而在中国大陆同样可以收了企业的费用而在搜索结果上人为更改?
显然是现有的制度缺乏对相对方的保护,完全偏袒强势的厂商(比如笔者分析的中国手机三包和国际通行的三包的区别),是纵容厂商作恶,或者是在执行环节中相互勾结给厂商打开绿灯。在利益趋势下,所谓的公德又能值多少钱呢?这就是为什么国外厂商不担心将劣质产品和不公正服务强加给中国用户的核心原因。
有人要反对,他们难道不怕舆论压力吗?事实上,所谓的舆论压力真的存在么???所谓的记者真的可以行使自己的热血理想吗?厂商作恶,记者写揭露的文章,如果涉及到这些厂商的重要利益,媒体大多会碍于与这些一线厂商的关系而与这些厂商“沟通”后“和谐处理”。这就是为什么IT媒体绝不去曝光惠普的原因。同样的社会问题的曝光也受限于某些强势部门。连三鹿奶粉的曝光都经历了那么多“公关阻拦”,可想而知媒体对厂商的“保护”在各种力量的交错下是何等的夸张。
因此归根到底还是现有的制度出现问题,各方利益勾在一起,你叫监管部门如何监管,就算上级部门要管,到了下级和各方面的复杂关系下,也缺乏执行的力度。因此没有独立于这些利益集团的监管,就不可能整肃好一个行业。而独立的监管力量本身又要相互制约,一团和气是和谐了,但是牺牲的却是相对方(用户)的利益,这样的和谐到底是真的和谐么?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10/article/1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