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2009年,摩托罗拉新机发布的力度有所减缓,但所出的手机却是个个精品,这和三星、LG等机海战术有很大去背。摩托罗拉在低端音乐手机摩托罗拉 EM30(资料)、摩托罗拉 W388(资料)都是直板产品。而新的滑盖造型的音乐新机EM35在09年初发布,定位在1000元级市场。
摩托罗拉 EM35的整机颜色以黑色为主,屏幕和导航键周围镶嵌了一个红圈,而键盘则采用了银白色的橡胶材质。
三围是107×49.5×16毫米,虽然不算超薄,但是拿在手上丝毫不感到累赘。116克的机身重量在同类产品中也处于中游水平。背面被黑色塑料材质包裹,除了正中央的MOTO LOGO和左上角的320万像素摄像头之外,并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整个背壳塑料都做了花纹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手机在用户手中打滑。
摩托罗拉 EM35采用滑盖设计,基本上是黑色机身,但包括机身下方的音乐专键、控制键,全部用上鲜红色,再加上机框滚上的这圈红色边条,好看抢眼,但又不会光鲜得太夸张。 EM35有三截颜色。主色是纯黑、周边是鲜红色、键盘反而是银色,相当有活力。
摩托罗拉 EM35正面可以看到2.2英寸的屏幕。这个26万色的QVGA分辨率屏幕,材质为主流的TFT。
摩托罗拉EM35的导航键采用了FastScroll导航键,轻轻用手指转转来选歌,在进行网页浏览和从大量歌曲中选择曲目时优势明显。除了左右软键、拨号挂断键和退格键之外,摩托罗拉EM35导航键的左侧还有一个音乐快捷键,机身上的音乐导航键,在音乐接口下,手指于上左右触控可以前后找歌,下面的红色区域还躲了前进、倒退、播放等3颗功能键。一侧的按键锁,以防用户误按了各种快捷键。数字键之间的区域较大,但接触面积较小,橡胶材质键盘的手感还算满意。
机身也设有3.5毫米耳机孔、音乐快捷键,不用目录选单,也可以控制音乐播放。35mm接口方便更换耳机,配备立体声双喇叭,左右二侧都各有一颗,效果很不错,双声道立体声扬声器音量不小。
摩托罗拉EM35机身周围的按键并没有比普通摩托手机多多少,右侧的拨动式键盘锁依旧是摩托手机一贯的风格,而左侧从上到下依次是音量调节键、拍照快捷键和microUSB数据线接口。
除了音乐播放,摩托罗拉EM35也有一个简单的相机。虽然没有氙气补光灯、自拍镜和自动对焦,但横向拍摄接口还够好用,操作感也不错。315万像素摄像头,实际效果比较普通。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捕捉色彩还是比较正常,但是如果光线较暗,色彩就会出现灰暗和偏色,并且噪点迅速增加。看来是采用了一些内地低价原件的缘故。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全球化的生产,摩托罗拉的低端手机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台湾和中国内地一些部件并在两地组配,虽然这些部件也大量应用于低端的“山寨机”,但是良好的质量管控体系,因此对摩托罗拉的品牌还是值得格外信赖的。
海量存储空间也是音乐手机的必备元素,而摩托罗拉EM35在这方面做的也不错,除了机身内置的110MB可用之外,还支持最大容量为16GB的TF卡扩展,打开背壳就可以进行热插拔操作。
摩托罗拉EM35内置810毫安时电池,在每天播放两小时音乐和30分钟通话的情况下,待机时间达到两天,基本满足需求。
摩托罗拉EM35和大多数摩托罗拉音乐手机、智能手机一样,采用定制的Linux,不过EM35等低端音乐手机由于定制的缘故,因此实际上很难再装入第三方程序。因此和智能手机还是有很大区别。当然精简的系统带来了反应速度的提升,对于音乐等场合应用还是有益的。
从使用来看,在编写短信的时候,笔者发现从摩托罗拉 VE66(资料)身上开始出现的词组输入法在摩托罗拉EM35身上得到了保留,方便了词组输入。
摩托罗拉EM35的通讯录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显示SIM卡或者机身内的名片。这点也得益于便于内部深度开发的Linux环境。
摩托罗拉EM35还支持GPRS数据量统计,这个功能对于那些经常用手机聊QQ、上WAP网站的朋友来说,这个功能还是非常实用的。
摩托罗拉EM35的音乐播放器功能虽然在界面上和以往的产品区别不大,但由于有了Fastscoll轮的配合,播放时的快进快退等操作非常简便。而用户也可以随意设定自己手机内歌曲的等级,碰到合适的可以直接添加到播放列表或者甚至成为铃声。摩托罗拉EM35可以支持QVGA分辨率的MP4文件全屏播放,视频播放能力相比同类产品算得上主流。
此外,日程表、计算器、下载管理器;铃声、屏幕、主题,从内置的工具到产品设置,和其他摩托罗拉手机一致。
摩托罗拉EM35的我的收藏菜单下,包括列表、缩略图和预览方式在内的三种方式让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存储卡内的文件。
摩托罗拉EM35作为低端滑盖音乐手机,成本控制较好,在目前激烈竞争的中低端市场,我们看到摩托罗拉EM35无论是功能还是音质表现上和索爱、诺基亚都没有什么差别。而价格方面,摩托罗拉EM35优势还是较为明显的。整体来看,值得在千元级选购中推荐。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9/article/1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