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舆论认为手机实名不宜操之过急
2009-06-03 13:12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作者:海涛
  日前,有关方面称正在考虑手机实名。其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手机短信诈骗现象层出不穷,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时常会有,人为制造了社会新的不安定因素”,不过此间电信分析人士指出,此时报道主要是试探社会各界反应。

  从目前网络舆情来看,大多倾向于反对现在实行,少数倾向于谨慎支持。

  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各大门户网站登载的实名制调查中,官方新闻网站称“超过80%”(比如某机构的88%)支持手机实名制,而在某些大型门户网站中约有近80%支持手机实名制。但是CCTV的《东方时空》进行的调查,只有60%赞同实行实名制,40%担心隐私问题。而新浪网的数据显示,担心隐私问题比例为50%。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显然存在通过不完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民意绑架,我们可以看到投票支持高的网站基本都是故意制造对手机诈骗等的恐慌,然后只字不提实名制的问题(如隐私保护等),在此背景下,就让网友投票选择,因此得到这样的80%-90%结果。而一些网站采访或者通过Blog转载形式提出隐私保护的疑问后,支持率下降到50%-60%,相反却有40%-50%担心隐私保护的问题。

  而从另外一个,知识程度更高、更理性的论坛民意来看,就具有完全颠覆性的民意表达,在社会综合论坛如天涯等网站中,大部分网友表达了对隐私保护的疑虑,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支持手机实名制的用户数。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有人借此将话题延伸到抨击有关部门、电信公司、商业公司上引起共鸣。但是如此多的用户对隐私保护的忧虑,显然可以说明问题了。

  有人认为,实行手机实名制,虽然有利于打击犯罪、防范垃圾短信等,但是由于目前的情势来看,各方面不易接受,并且在此类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都没有经过充分讨论,仓促实行手机实名制难免遇到阻力。

  日前,一对情侣拥吻的视频片段在互联网上流传。这段视频有可能是地铁公司的监控摄像头拍摄,然后被泄露到网上的。这就透露了一个可怕的信息,那些进行公开监视,负有维护公共安全职责的人,同样可能是侵犯我们隐私和各种自由与权利的人。那么,在相关法规措施不够完善或缺失的情形下,贸然实行手机实名制,用户的隐私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呢?

  而从国外的实际情况来看,曾经出现过欧洲某著名电信运营商内部工作人员参与谍报活动,将某国上至总理在内的几百名政府高官通话窃听,在欧洲尚且如此,因此实行手机实名制,必须采取措施首先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而这种安全是可以上升到很高的层次的。

  首先,必须防范运营商、代理商。他们是最先接触也是最易于泄露手机隐私的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用户隐私可能成为一种商品随意卖给广告商进行牟利。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的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被疯狂倒卖,比如购房的消费者很清楚受到的装修公司如何密集的问候。而笔者甚至在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过后,接到包括北京“中华会计X校”在内的多个辅导机构的辅导推销电话,显然有关注会管理部门泄露了这些隐私。另一方面,比如大家接到的某些不良SP的针对性极强的广告,不少也是运营商工作人员的杰作。因此在隐私保护和相关运营商管理制度没有健全之前,贸然推出实名制,只会增加更多的骚扰电话。

  其次,防范公权力机关尤其是执法机关。当前,有些权力机关特别是侦查机关,在查询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时,随意性很大,一些人甚至只要是熟人就可以将查询得到的通话记录、短信随意提供。比如大家还有记忆的话,比如一些民事案件中,有些律师就可以神通广大提取到对立方的通话记录甚至保存的短信内容,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确保公民隐私不被公权力机关随意获取。日前湖南的一个案例,一个原公安工作人员子女冒充他人身份上大学,最后案件涉及到的相关的户籍档案管理的体制漏洞昭然若揭,如何避免手机实名制后,用户的通信隐私得到保证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了。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9/article/11191.html
本文为中国手机在线独家采写,欢迎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