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学校
评论:山寨手机掀起对垄断利益集团的最强烈挑战
2008-12-09 23:52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作者:海涛
  从2004年开始,联发科将手机核心技术整合方案交给了中国新兴资本为主的中小厂商,打破了市场上由部分欧美技术厂商垄断市场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当时某个部门利益集团(通过控制的某些“国有企业”和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某些电信企业)以手机牌照制度垄断了中国大陆手机行业并且以低劣的质量牟取暴利。联发科(MTK)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局面,手机的核心技术终于普及到了寻常百姓都可以投资造手机的地步!

  于是,这些中小企业(大多是深圳的中小民营企业)被某个部门利益集团扣上“黑手机”的黑帽子在全国围剿,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广东和深圳为代表的产业链所在的地方政府对这种“围剿”进行化解,保护了深圳地区的手机产业的发展。

  最后,在各种斗争下,发改委牵头,终于废除了保护垄断利益集团的“牌照制”变为“核准制”,进而取消核准制,给所谓“黑手机”让路。

  但是,这个时候,某个垄断利益集团仍然不死心,给这些手机扣上“山寨手机”的帽子,并且操纵行政资源,动用媒体资源,给予全面的摸黑。

  “山寨”一词,出自电脑的板卡生产领域,指在广东的一些小作坊企业,生产的没有品牌的,没有售后的低质低价板卡——比如主板、显卡等。主要的特点是那些规模小、资本大多为民间,游走在行业边缘,通过三、四线市场的渠道销售。

  为了摸黑MTK方案的手机制造销售商,某个利益集团开始对那些没有检测的深圳附近生产的手机定义为“山寨手机”,并且为摸黑,将其中的一些外观仿制国外品牌、功能参照国外品牌的手机骂为“非法、盗版、剽窃”。甚至要掀起一场“打压山寨机”的运动。

  但是,山寨手机的价格低廉、软硬件稳定性超过95%以上的其他所谓“国产手机”和90%以上的国外品牌手机,而正式大规模生产厂家的返修率一直控制在国外品牌的水平。同样没有自己技术,依靠过去的垄断过活的某些企业产业链失去了垄断的支撑,于是在整个手机领域几乎完全土崩瓦解,幸存下来的也基本上没有了过去的利益集团的捆绑依附关系。

  最后,一些网络的媒体,比如新浪等开展了山寨手机的讨论,在巧妙的安排下,“打压山寨派”尽情表演,但是随着讨论的进行,牵涉到了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黑幕和潜规则,真相呼之欲出,众所周知的原因,讨论不了了之,但是却让人看到鸟某个利益集团的本质。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出现了对某些垄断利益集团摸黑“山寨”的反弹。“山寨”成为了“民间”、“有潜力的众多中小企业”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下,从山寨手机开始,一股汹涌的山寨文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连新闻联播也开始报道山寨现象。山寨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山寨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虽然山寨手机规避了行业监管、研发、知识产权、售后服务的限制,以超低廉的价格推向市场,迅速吸引众多粉丝,牢牢占有一部分市场份额,割据一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价格优势的原因,只有搞清楚为什么低价才能知道为什么无论是国外的垄断利益集团(比如某些制定标准收取专利费的厂商和厂商集团以及在此之上的政府)还是中国国内的过去的以获得牌照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恐慌并且打压“山寨”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的专利控制最初是为了对企业或个人的脑力成果进行保护,典型的是欧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知识产权,目的是保护开发者的利益,鼓励企业与个人进行创新。

  但是,时至今日,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一些大财团依靠不断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积累了空前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几个大公司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可以在一个产业领域内呼风唤雨,甚至能够左右这个产业内产品的价格。

  更为恐怖的是,由于已经控制了市场,对于新出现的新技术,这些大财团通常采取包括收购、合作乃至设置技术陷阱和技术壁垒去遏制,新的在垄断集团外的竞争对手往往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无法与垄断企业竞争,就算是自己能够独立生产的商品也要向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交纳专利技术使用费,或者直接购买核心零部件。

  这就好像某人发现咖啡里加上牛奶也很好喝,于是便申请专利,别人不可以这么做,想喝加牛奶的咖啡只能去他那里买。这种“技术”在享受到一段时间的保护、得到了很多利益的时候就应该可以开放了,可是当人们都自发的掌握这种“技术”以后,政府仍旧还在保护,既然你们自己也会做了,那就交专利费好了,交了钱就允许你们自己做。直到很久以后,就连退休的老奶奶也会做了,根本就没人再去交专利费了,这种“专利技术”终于没有保护的价值了,政府就把它彻底开放了。原来那个人早就赚得数钱数到手发软,然后发明了更好的方法再去申请专利,或者拥有了巨无霸式的连锁品牌“黑白分明”。

  垄断企业利用原有的优势与知识产权政策,不断稳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然后再对中小企业进行剥削。

  保护知识产权政策初衷是保护自主创新的利益与鼓励技术竞争,可是到如今却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稳固自己地位、打压弱小竞争者的工具。这些弱小的企业在面对大财团实际上折射出的就是今天中国在各个产业上,虽然民营资本已经积累到惊人地步,产量也达到被人称为“世界工厂”的级别,但是中国在各个产业上根本没有话语权的尴尬地位。

  郎咸平称中国的工人正在忍受着5000年来最残酷的剥削为全世界生产,如果从郎咸平的调查中国工人工资相对生产产品的在海外的市场价格之比是1:100来看,这样的剥削的确是空前绝后的。

  为什么中国只能得到利润的一小部分?原来,在技术领域内,中国不但没有任何优势,而且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只能是受欺压的角色。西方学者认为,它们的财团原本就是勾结本国政府利用技术打压本国的中小企业,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实现了政府与财团的双赢。

  而目前的情况是,他们利用技术资本对中国等进行剥削。打着保护知识的幌子,实则进行垄断经营,压制新兴国家与企业的发展,使他们永远趴在产业链的下游。中国想挤到上去分一杯羹是那么困难,因为原有秩序的建立者利用“知识产权”这把利器把中国牢牢压在身下,被剥夺了脑力劳动权利的中国只能乖乖的进行体力劳动。

  为什么中国的各个产业只能受欺压?显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在部门垄断利益集团操控最大的产业,这一欺压最为厉害。原因正如西方学者所言,这些垄断的财团控制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政府合作。在中国的某些行业,这些垄断的财团就是利用了政府(或者说合作,或者说勾结),建立了自己的垄断秩序。

  手机产业为例,过去这些国外的财团,通过中国的信息产业部,将手机牌照限制在少数10来家企业,表面没有禁止其他厂商进入这一市场,但是除开信产部为代表的可控制的国有企业以及波导、托普、CECT等少数和政府或者和政府个别官员关系密切的企业外,其他厂商基本没有进入市场的可能。

  然后这些财团除开自己卖手机到中国(通过“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厂商)外,为打压中国的手机,象鸦片一样对这些有牌照的企业进行技术输出。这些有牌照的企业无心进行技术研发,大多是把这些国外的芯片拿来套上自己的外壳甚至是成品直接刷标就卖,或者有极少数有技术的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还有少部分的软件研发,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心思放到毫无意义的研发上——从实际的产品软硬件质量可以看出。在这种垄断的模式下,为了追求极限的“短平快”发展,“国产手机”开始了疯狂,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狂欢在2004年被终结——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全面亏损。

  这个时候,联发科进入市场,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方案,最终依靠联发科,中国的中小企业没有技术之忧,通过价格利器夺下了全球20%的市场(中国市场占有大约40%-50%)。如果认可联发科是“中国企业”,那么就可以看最是中国“技术崛起”的代表。

  问题出现了,来自台湾的联发科算我们这里特定的特指的“中国企业”吗?联发科已经渗透到广东的产业链,应该算是中国企业,至少它和我们息息相关,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了。

  显然最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联发科是出现在台湾,而不是中国?为什么中国大陆没有这样的土壤?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说是短视的问题,那么笔者可以说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至于为什么,只有读者自己去思考了。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8/article/10995.html

本文为中国手机在线独家采写,欢迎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