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时尚生活
十二案例教你识破手机设置骗局
2008-11-09 20:19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作者:海涛
  手机诈骗成本低,收益高,不需要和被骗者面对面。而且诈骗门槛低,只需花费数千元购买SIM卡、手机以及手机短信群发器等简单设备,犯罪分子就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息骗钱;此外,目前手机短信息也存在管理和立法不完善的问题,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诈骗分子通过群发器的点对点发送,是运营商与警方监控的难点。目前,运营商对短时间内发送大量短信的号码进行监控,但由于个人通信自由受到法律保护,运营商并不能监控内容。

  对于诈骗分子的抓捕并不难,因为根据现在规定,所有国内银行的存款都采取实名制,这种情况下,客户在银行存款开户都必须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并由本人到场办理。银行也有很完善的身份证识别系统。但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非法获取的真实身份证开户,同时找个长相很像当事人的身份证去开户,这样往往令银行工作人员防不胜防。而且一些得手的骗子,骗取对方的款项后,总是第一时间火速将骗得的钱取空。

案例一:

  在太原市东客站候车的贾某将手机借给一陌生人,没想到导致亲戚被骗5000元。原来,骗子把贾某手机的所有来电呼叫转移到自己手机上后,通过联系机主的亲朋好友骗钱。

  贾某在太原市东客站候车厅候车时,有一名陌生男子过来搭讪。双方聊了二十多分钟后,贾某便拿出手机来玩。那男子说要看看,贾某便将手机给了他。几分钟后,男子将手机还给了贾某。

  当日下午,贾某的一个亲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贾某遇到困难,让汇5000元到指定账户。为了防止被骗,亲戚拨打贾某的电话进行确认,当时,接电话的还是那名男子。于是,亲戚深信不疑,给指定账户上汇了款。

  得知这一情况后,贾某检查自己的手机,发现手机被设置了呼叫转移,所有来电都被转接到一个陌生手机号码上。

  据民警介绍,借用他人手机后,将对方手机设定呼叫转移业务,这是一种新出现的骗术。预防上当受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随身物品外借他人。如果确实觉得对方需要,借出手机后,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所有操作,拿回手机后,要仔细检查手机内设定的功能有没有被更改。

案例二:

  某单位的肖主任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肖主任!这么久都没联系呀!”肖主任一听对方叫得出自己名字,听那嗓音有点像自己认识的刘局长,就问:“是刘局长吗?”“是呀,你还记得我呢,我改电话啦。”肖主任就把电话存了下来。第二天下午,电话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是“刘局长”,肖主任接通后,这位“刘局长”称自己有急事,需要两万元现金救急。肖主任一开始还在着急自己没那么多现金,经同事提醒,又一查,才知道遇上了假局长。接到电话叫你“猜猜我是谁”,收到信息说你中了大奖,打电话说你亲人遇上车祸马上要汇钱……这些瞬间会引发你喜怒哀乐的电话、信息,往往就是一个骗局设置的开始。


案例三:

  由普通手机号码发来,内容为“您的××银行卡在××商场消费了××元成功,如有疑问请电××××”等。这些短信有的称事主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有的称账户转账成功,有的称信用卡被透支等,内容不尽相同,但均以银行或银联的名义发出,并留下咨询电话。当焦急疑虑的事主打电话过去,对方就自称“发卡中心”、“公安局”和“金融管理局”等工作人员,告知事主的卡可能被盗用或被复制了,他可以帮事主设置一安全账户(其实就是诈骗者的个人账户),将钱暂时转到里面。在事主去银行ATM柜员机上转账时,他还会用电话“指导”事主转移资金。一旦事主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入对方的账户后,对方随即将款取走。


案例四:

  杨先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老友记,还记得我吗?”杨先生说,那声音确实有几分耳熟。与本文开头叙述类似,杨先生猜对方是“忠哥”,对方爽快承认。相隔不到两天,杨先生又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话内容竟与之前相差无几,但对方准确地叫出了杨先生的名字。杨先生问是不是张仔,对方当即爽快地说自己就是张仔。

  过了不久,“忠哥”首先打来求救电话,“他说他到东莞,嫖娼时被警察捉住,已经关了一天,让我想想办法救他。现在要马上交1万元赎身,否则立即通知家人和单位。”第二天下午,杨先生又接到了老同学“张仔”在花都身陷淫窝被警察抓获急需3000元赎身的求救电话,桥段如出一辙。

案例五:

  日前,王女士在家接听了一陌生女子打来的紧急电话,声称王女士的女儿遭遇严重车祸,正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对方让王女士迅速赶往医院,如果在外地来不及就汇3万~5万元到一个银行账号上。王女士迅速拨打校方电话了解情况,几分钟后得到消息:女儿正在班上上课!无独有偶,班上另一位学生家长也收到了这样的电话,心急如焚的家长冲到医院后才发现,孩子并没有出车祸。这一天可忙坏了学校。校方一查,前后竟然有接近30名学生的家长收到过这样的电话。骗子竟然全部说得出学生的全名!

  有专家认为,案情根源可能就是个人信息被大量泄漏,而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缺失。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侵权者的行为经常无法定性,也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案例六:

  某天,张先生接到一条短信称准备出售一小型设备,张先生便与对方相约第二天验货并付款。随后,他告诉弟弟待他验货确认后再将货款近4万元付给对方。第二天,弟弟手机响了,手机号码显示是其哥哥张先生的号码,但通话的人称张先生正在验货,让弟弟把近4万元存入指定账户。弟弟见是哥哥的手机号码,也没有多怀疑就将钱汇入对方指定的账户。

  结果可想而知。目前,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改号软件,克隆了受骗人亲友手机号码实施诈骗活动。通过这种软件,拨打者竟能把主叫号码显示成其设定的任何号码,例如接听者的朋友或亲人的手机号码、家庭电话等,想显示什么号码都可以。

案例七:

  年轻的杨强在几年前找到了一份“IT白领”的工作。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一家挂着科技公司牌照的居民楼小屋,里面只有几台电脑,几个工作人员。杨强得到了“坐空调房就可每月赚5000元”的承诺,加入了这个专门发送垃圾短信的皮包公司。杨强发现,公司里有一套黑色的传输设备,不大,却是他们公司最大的宝贝——短信群发器。杨强每天的工作是从客户那里获得要发送的短信内容,比如“销售发票”“你中奖了”“快汇款给我吧”之类,通过短信群发器选取客户要发送的短信用户群,按发送,不到一分钟,几千条信息就出去了。

案例八:

  有人打电话称,您的孩子被绑架,并索要赎金,电话中甚至还出现孩子哭闹声。如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冷静,先问问对方手中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如果对方所陈述内容与孩子相符,尽快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查出真相。如果您所问的情况对方回答不上来或有误,一定是有诈。

案例九:

  “您好,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收听。”当您拨打收听时,您的话费余额一定会直线下降。

案例十:

  “我在外地出差,我的手机很快就没有话费了,麻烦您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与密码。”接到这样电话或信息,充值自然有去无回。

案例十一:

  “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或联通)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共多收×××元,如确认退费请按……”。类似电话一般要求输入身份证号码之类的个人信息,可要小心,如果对方和SP联合,那么被订阅什么莫名其妙的服务就很正常了。

案例十二:

  未知电话号码呼叫,或响过两下就挂断的电话,不要随随便便回复。部分0941、0951开头的号码中有的是加值付费电话,接到这两个号码开头电话或陌生来电,一定要小心核对再行回复。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8/article/10951.html

本文为中国手机在线独家采写,欢迎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