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广电重申禁止城市家庭接收卫星电视
2008-06-16 20:44 出处:中国手机在线原创 作者:海涛
  日前,广电部门重申了,直播卫星计划的初期,不会允许城市地区接收卫星电视。

  广电部门的解释是,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化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前期经费和资源,因此在城市地区,有线电视会继续垄断。

  中国首个直播卫星“中星9号”升空后,再次点燃了居住在“城里”的老百姓“无线接收”的希望。

  “目前无线的方式主要针对有线信号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在城市,数字电视转换仍会以有线网络为载体推进。”有广电系统有关人士透露,直播卫星计划的初期,国家不会允许城市地区接收卫星电视。背后的原因是,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化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前期经费和资源,因此在城市地区,有线电视会继续垄断。

  尽管“全国97%以上的居民只要使用0.45-0.6m天线,就可直接接收150-200套数字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节目”,但“城里”的老百姓却不能因此享受到免费的节目,仍旧要忍耐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带来的种种不便。在数字电视时代,各个利益链条难以理顺,全面推进无线接收似乎仍遥遥无期。

  2007年8月23日,在BIRTV(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明确表示,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简称地标)的全面实施还需要一些时间。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对地标实施时间延期的正式公开表示。

  地标的正式实施还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同时,在2007年BIRTV的高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姜文波表示,到目前为止,全面推进地标应用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一个好的产业支持。

  广电部门目前并不急于推动地标。由于今年国家广电总局在新媒体领域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是推动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也称手机电视标准)产业化,地标的多载波技术也能应用到广播方式的移动多媒体业务中(包括手机电视),地标一旦大规模在移动多媒体应用,将影响CMMB在市场化中的推广。此外,广电部门最初的意愿是把地面广播当作公益事业来推,范围指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收看不到有线电视的地方,地面数字电视商业化应用并不是现阶段的主流。

  有市民提出,数字电视转换为什么不直接采用直播卫星的方式全面铺开,而要采用一家一个机顶盒如此“笨”的方式?实际上,这和地标没有全面推广有着极其一致的原因,此前,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化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前期经费和资源,庞大投入的回收期尚未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城市地区,有线电视会继续垄断。各种利益难以理顺的情况下,城市老百姓显然无缘无线传输。

  市场上的4种传播方式中,基于地标的地面传输、直播卫星属于无线传输的方式。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已明确提出,奥运会期间北京、上海、青岛、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必须开通数字电视地面高清广播,即使在卫星升空后,卫星直播能覆盖97%的居民,但这些方式都改变不了“有线电视”在城里已一统天下的架势。

  上世纪70年代电视机尚未普及之时,只能靠收音机收听电台节目来获得外界的信息,后来,电视机逐渐成为家中几大件之一,获得资讯更加形象化了,人们纷纷架起了“鱼骨天线”接收香港电视节目。不可否认的是,“有线电视”在增强电视机接收画面清晰度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发展到技术垄断却是很多市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无线电视垄断地位的打破,除了能加速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以外,更能创造更环保的盈利模式。从长远而言,投入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及关键模块、专用集成电路、专用软件、专用设备仪器价值不菲,租用卫星也花费不菲,但相比铺设电缆的“有线电视”来得经济和科学。后者需要在马路上、住宅中开膛破肚、大兴土木,造成城市建设浪费、制造更多的施工噪音不说,还要担心日后的管线、设备老化,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创造多少价值。

  “要打破这种垄断,必须要广电内部理顺各地运营商的利益链条,同时广电总局也要有一套新的盈利模式”,有分析人士认为,允许多种竞争模式的存在,比如允许电信运营商加入推广IPTV,或更能促进整个广电链条的革新。

  因为种种原因,无线传输方式目前看来仍旧无法全面铺开,因此,对于城里的老百姓而言,仍旧要忍耐基于有线基础的模拟向数字转移带来的种种不便。

  “你可以买不起猪肉,但必须转换数字电视”,在一些社区论坛上,对于广电总局强制转换数字电视的做法,成为讨论的焦点话题。不少观点认为,允许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并存,“连过渡时间都没有,这就是垄断”。

  针对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早在去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对暂时不愿收看数字电视的用户,要妥善解决。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区,必须保留至少6套模拟频道。不难发现,对于广大有线用户而言,这仍旧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围绕数字电视的“启而不动”,业界有种种解释,此前,传输标准问题曾一度成为焦点,关于内容与用户数的“鸡”、“蛋”的问题也是争论的热点。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就是一种急于突破用户数的表现,并被发掘和提到很高的高度,但在依靠行政力量从模拟年代平移到数字年代,并非那么顺利。

  产业链条不稳定、商业模式不清晰、投资前景不明,广电体制需由公共服务转型为商业服务,数字电视在中国还有很多的软肋。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有线传输方式与无线传输方式的博弈,还是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产业的内部机制。不难发现,广电是在以数字化的名义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但真正的难度在于,广电要转型为市场化的商业服务商,是一个需要付出成本和巨大智慧的过程。

  目前已经进行了数字电视转换的市民,每月的月租费都要缴纳26.5元,而家里有多台电视的,付出的成本更高。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后,方先生看电视的时间变得更少,主要原因是他仅仅购买了一个机顶盒,只能在客厅看电视,否则就要将仅有的一台机顶盒从厅里搬到房里,程序相当复杂。

  在珠三角市区试行数字电视后,广东省在现行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基础上规定加收费用封顶9.5元/月。也就是说,广州目前由原来17元变成26.5元,加价刚好达到9.5元,达到极限。

  “每个月多交钱也好说,毕竟10元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可以承受的,但质量变差就说不过去了。”林小姐表示,数字电视的收视效果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节目清晰度并未看出任何提升,有的频道甚至还不及之前的模拟信号。此外,还会出现不同频道音量不统一的情况,“在看1频道时用25格音量刚刚好,一切换到2频道就听不清楚,再换到3频道突然音高八度,把人吓了一跳!”林小姐透露,看了大半年数字电视,并没有体会到数字电视的“好处”,甚至有时候节目还会出现声音跟口型不对的情况。

  在收看电视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机顶盒,两个遥控器也让用户感到麻烦,而在转换台时反应慢,也让很多市民感到不适应。实际上,由于目前转换过程中采用的都是标清机顶盒,未来要收看高清电视还得重新更换机顶盒,此外,机顶盒的质量问题也让不少市民感觉担忧,认为未来还需要支付一笔维护和更换的费用。

  数字电视一直被宣称为功能全面、用途广泛,用户可以享受到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股票资讯、节目指南和丰富的生活资讯等。但由于目前的通信、资讯都非常发达,用户不必每天等到晚上下班回家再拿遥控器来查询,很不实际,因此很多功能,都被视为一些无效功能。此外,一些频道搜索功能由于菜单复杂,也让一些老人无所适从。

  林小姐则认为,节目单本来是一个挺好的功能(在换台时,会显示现在播放的是什么节目,并预告下一个时代将播放什么节目),但是,这一功能却经常出错,让人哭笑不得。“比如电视《奋斗》只有30集,已经播放完了,但是有时候节目单接连几天还会显示《奋斗》31集、32集”。

  黄先生的小区进行数字电视转换,但是由于他出差的原因错过了转换时间,回来发现,家里的电视只剩下三四个频道了。他对此感到相当不满,他认为,转换不转换应该由用户选择,而不应该进行“一刀切”,不转换就关掉原来所有的节目,“逼着你非得转换不可”。

  不少观点认为,在国外比如加拿大,都是允许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存,用户可以随意选择,即使在其他国家要求统一转换的,也会给用户一个过渡时间,用更好的服务以及提供更丰富的资讯节目,吸引用户,但国内统一的“行政”转换,让很多有线用户感到不公平。

  中星9号成功发射后,卫星直播的免费方式不对城市开放,也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根据国务院此前颁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单位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因此,中星9号成功发射,并不意味用户自己加个天线就可以接收节目。这种人为的限制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的做法也受到一些用户的质疑。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8/article/10747.html

本文为中国手机在线独家采写,欢迎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