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专业探讨:国产手机厂商机遇看3G
2005-12-14 07:38 出处:中国信息化 作者:
  导语:经过一场大风降温之后,北京也迎来了初冬的寒意。公主坟是北京主要的手机通讯产品集散地,但是记者在凛冽的寒风当中很难发现国产手机的广告,更多的是国外品牌的身影。

  就在几年前,手机还是身份的象征,然而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手机用户大国。手机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时尚消费的代表,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与手机市场同样发展壮大的还有国产手机厂商,1998年,科健率先打响国产手机突围的第一枪,厦华、TCL、波导、海尔等相继上阵,形成了国产手机兵团。从1998年起步,至2003年陡然跃升占据国产手机市场半壁江山,国产手机一时风光无限,波导、夏新、TCL、康佳等国内手机第一梯队应运而生。不过,在洋巨头的“反扑”下,寒流随即向这支年轻的队伍袭来。2004年,国产手机份额整体下滑。今年,几大国产手机巨头几乎全线亏损,许多二三线厂商岌岌可危。

  赛迪咨询最新的调查显示,2005年第三季度国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下降至41.3%,并预测今年国产品牌手机市场份额会大幅下滑。

  经过早期拓荒似的市场战,用户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国产手机曾经凭借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和主攻中低端市场的战略,一度让国外手机商难以应付。然而在销售业绩的粗放增长下,始终隐藏着 供应链不够完善和缺乏核心技术这两大硬伤,过分膨胀的产能造成了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在国内手机用户的消费趋于理性的情况下,国产手机厂商长期积聚的“病痛”终于爆发。

核心技术和管理手段需提高

  记者从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通信产品与系统处了解到,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滑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国产手机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缺少保障企业良性运作的管理手段;众多国内外手机企业通过不同手段加入市场争夺,手机产能不断扩大,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外手机厂商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重点延伸到了低端用户,产品价格也相对下降。另外,2005年手机新增用户增势放缓,出现了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整体滑坡的现象。

  对此,手机厂商们有自己的看法。采访中,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手机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手机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利润率的下降,两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要求厂商对市场做出敏锐地判断,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引领时尚潮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平民”手机青眼有加。这就对厂商在技术实力、资源整合、渠道拓展、市场判断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国外巨头也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投入力度,大量蚕食国内手机厂商主要经营的低端市场。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国产手机整体份额下降。同时,国产手机的技术跟进力弱,产品创新速度慢,换代产品跟随国际厂商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则表示,在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各厂商的生存状况势必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但产品能否占领市场关键在于产品有没有新的“卖点”。国产手机市场之所以受到大的冲击,原因还是在于:国内的手机市场仍然存在着管理相对混乱,产品质量较差,以及缺乏独到的技术等问题。因此,厂商要占有市场,首先要抓住消费者,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

  价格可以说是消费者选择手机时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然而,当国外的手机厂商逐渐将市场的重点延伸到中低端用户群后,国产手机具有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但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尤其是在价格接近的情况下,由于国外手机市场发展时间更长,技术也更为成熟,品牌知名度高,吸引了更多用户。因此,国内外手机厂商为了占领市场而展开的价格战也就从未停止过,而从促进产业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的角度考虑,真正的竞争优势更应该体现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市场迅速的反应、对消费者习惯的洞悉以及用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谈到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瓶颈,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通信产品与系统处处长乔跃山认为,国内手机厂商竞争力仍然不强,这主要体现在缺乏核心技术以及缺少保障企业良性运作的管理手段两个主要方面。

  从技术方面来看,即使是在国产手机取得极大发展的今天,各手机厂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缺乏芯片级和协议栈方面的核心技术。现在,国产手机厂商只有少数在自主开发中间的软件层,其他的很多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这将一直是制约国产手机发展的桎梏。缺乏规模和技术,同时在市场地位中扮演被动角色的国产手机厂商,要追赶瞬息万变的市场步伐,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那些直接从国外引进成品,或者只是从事简单组装生产的“二道贩子”的国产手机企业,随时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在3G手机的推广个性化应用呼之欲出之际,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必然会使未来的手机市场呈现出产品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局面。这种综合服务中带来的复杂性以及在标准争夺中的不确定性将为市场格局的变动带来更充分的空间。同时,也为众多手机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可这又恰恰是国产手机厂商的“软肋”所在。因此,如果不及时掌握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机会的流失。此外,国产手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而引发的“并发症”——质量不过硬,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必将困扰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不少国产手机厂商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及扩大知名度,不惜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比产销量、比品种数目、比新品推出速度上,却轻视了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产品质量。仓促地占领市场,产品的质量却得不到保障,产品一旦在消费者手中出现问题,也很难及时得到解决。在这种循环之下,企业要提高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从管理层面分析,因为诞生时间不长,国内手机厂商在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运作还有明显欠缺。正是因为管理经验的不成熟,尤其是在资金管理方面,手机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资金链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产品的大量积压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影响企业进一步的生产流程,而国内手机厂商与国外厂商相比,在资金实力方面还有比较悬殊的差距,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此外,由于部分国产手机厂商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眼光,更缺少对品牌理念、品牌文化的长远塑造。当我们提到手机品牌,首先想到的会是诺基亚、摩托罗拉或者三星等等,这些国外手机品牌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正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成功之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品牌将成为国产手机在价格战洗牌后与国外手机竞争的又一块“短板”,提升品牌内涵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同样刻不容缓。

  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虽然在手机核心技术方面不足以和国外手机厂商相抗衡,但在应用层次,国内手机厂商可以多下工夫,加强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在手机业务移植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对于手机的核心技术,国内厂商也要逐渐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当前手机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指代技术,更应该是“技术+销售+服务”,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在销售与服务上下工夫。销售渠道建设向来是国内厂商的长处,但仍存在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渠道建设之后与销售相关的服务不到位,没有成熟的产品品牌推广系统等。如何更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不足,正是需要目前处于市场低谷期的国产手机厂商好好思考的问题。

国产手机市场竞争加剧

  赛迪发布的报告指出,200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共销售手机2096.8万部,同比增长近16个百分点,并预计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全年销量有望突破8800万部。在国内手机市场销量增长的同时,老牌国产品牌除联想等少数企业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外,市场份额都有所下滑。而通过“核准”的新增国产厂商由于新品上市等原因,市场销量也没有取得较大突破,新获核准厂商也多以OEM出口业务为主,国内市场表现平平。

  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之后,国外品牌学会了复制国内厂商渠道和营销策略,从而极大地压榨了国产手机的渠道,产品成本优势减弱;同时,在核准制实施之后,新兴的本土品牌不断进入手机行业,僧多粥少,竞争自然加剧;令手机厂商头疼的是水货机、翻新机、杂牌机等非行货“黑”手机不断充斥市场,抢夺了不少中低端市场空间。种种压力之下,国产手机品牌自然有腹背受敌之困,国产手机厂商的发展也受到各方关注。

  “黑”手机屡禁不止一直是困扰国产手机发展的问题。波导股份在7月15日发布的2005年中期预亏公告中,将亏损归罪于“黑”手机,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由于受到“黑”手机冲击,竞争加剧,毛利率大幅下降,造成公司经营亏损。夏新电子等多家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这些没有经过正常海关渠道进入内地市场的水货手机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从整个国内手机市场来看,如果说“黑”手机是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那为何其对国外品牌手机的冲击力就偏弱呢?记者从北京几大手机卖场了解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进口品牌手机的销售依然很稳定, 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充足的技术力量、娴熟的品牌运作手段等等,基本上已经征服了中、高端手机消费群体,换言之,在“黑”手机盛行的背后,实际上暗藏的是国产手机和“黑”手机之间争夺市场的较量。

  由于“黑”手机偷逃税收,不需要研发、做广告,还可以省掉员工保险、商检、售后服务费等各种费用,因此成本可以降得很低,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本来国产手机在市场上面对具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势力的跨国公司的正面竞争已感压力,“黑”手机在背后的不公平竞争,更是使国产手机雪上加霜。同时,市场上混杂着大量“黑”手机增加了消费者选购的难度,有的商场直接以次充好,把拼装和翻新机当成正规新机来欺骗消费者。这些便宜的“黑”手机毫无质量保证和售后保障,一款手机卖完就了事。消费者买的这类手机一旦出现故障,大多数根本就享受不到任何售后服务,用户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对于这场市场争夺战中的“切肤之痛”,国产手机厂商们自然最有发言权。中兴手机事业部工作人员表示,市面上大量出现的贴牌手机和走私手机,严重侵扰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更加严重的是,这类“黑”手机危害着中国通信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的还通过骗取出口退税等手段,直接造成了国家每年数以十亿计的税收损失,这些没有质量保证、没有售后保障、在一锤子买卖之后就找不到销售商的手机一旦流入市场,将会给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带来极大的损害,正当手机品牌的市场将因此受到严重的侵害。

  对此,厂商们一方面要更多地增加研发投入,迅速更新手机功能,提升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期待主管部门能够加大打击力度,建立长期的监管机制,定期公布查处的“黑”手机交易市场的名单,坚决取缔“黑”手机交易市场。

  国家信息产业部已于近日联合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七大部门联合公布了《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根据通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从2005年11月中旬正式展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下属部门具体负责。到2006年3月,各相关部门将把整治情况上报给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据悉,此次“整治活动”主要针对的是非法拼装、冒牌手机以及走私手机,从非法手机的生产、制造到手机的进口、销售等市场流通环节再到手机的质量监督和售后服务都属于此次活动整治的重点。

  有人说,国产手机近年来之所以能攻城略地,贴牌生产其实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是表面繁荣,但客观上说贴牌的确带来了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一些国产手机品牌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贴牌”曾经在中国手机市场相对封闭,手机牌照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被很多手机厂商采用,使牌照取代技术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最为宝贵的资源,“贴牌”的隐患也伴随着国产手机厂商的成长、成熟日益显现。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长期使用“贴牌”手段是短视的市场行为。中国手机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产能过剩就意味着各大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一旦陷入价格战,贴牌商没有利润空间支持,很容易被对手拖垮。“贴牌”企业往往不具有研发能力,只是简单地把别人的机芯买过来,因此在品质上通常会存有缺陷。所以“贴牌机”推出的品种越多、销量越大,堆积出来的质量品质问题也就越多,消费者的权益也因此受到极大损害。品质是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品质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国产手机又怎能与国外手机抗衡?一味使用“贴牌”的生产模式使国产厂商的研发产生了惰性,这就使众多本土厂商把命运托付在了他人手中,失去了自主研发的能力。

  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在天津举办的“国产品牌手机产销衔接座谈会”上, TCL、波导、夏新、康佳等多家国产手机巨头都对贴牌手机表示了强烈不满;2005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备受关注的手机生产核准制细则终于面世,这份文件明确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基于GSM、CDMA、CDMA2000、WCDMA、TD-S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式的交换设备、基站设备、终端手机)厂商的准入门槛,即申请手机投资项目的项目申报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二亿元人民币,申请移动通信系统投资项目的项目申报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三亿元人民币;3月30日,国家发改委核准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5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项目申请报告,这是在国家发改委颁布《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后核准的第一批企业。至此,业界期待已久的手机牌照核准制终于正式启动。

  市场的开放是一种必然趋势,当牌照不再是稀缺的资源之时,那些靠授权“贴牌”过日子的手机厂商自然不会再有出路,逐步被淘汰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被各方声讨也在情理之中。“贴牌”并不是国产手机厂商发展的捷径,国产手机厂商只有拥有自主的研发能力,并不断提升,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是长久发展壮大的根本之路。

  自《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颁布以来,已经有许多手机厂商获得牌照,以自己的品牌介入手机市场,结束了过去贴牌生产的命运。但是,许多人认为更多的企业进入手机市场,给现有的国产手机厂商带来了压力,增大了市场风险,所以应该控制手机牌照发放。他们坚持的理由是,目前手机行业的投资仍风险很大,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而每年中国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手机厂商的毛利率在不断下降,有的企业还出现亏损,有的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这些都预示着手机行业已经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且已经进入饱和竞争阶段。

  然而,业内专家却认为,从审批到核准制度,整个行业将在市场的调控下被重新洗牌。对有牌照但是研发能力不高,或者干脆用自己的牌照让别人贴牌的企业来讲,可以说是进入到寒冷的冬天,日子将不会好过,可能会使一些厂商难以支撑,被淘汰出局,但真正有实力的厂商会最终留下来,对整个产业长远的良性发展有好处。而且,随着手机核准制度的逐步完善,监管机构对手机行业的宏观调控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厂商的竞争虽然加剧,但也更加公开透明,真正的实力型厂商终究会赢得成功。所以,国产手机厂商们思考的重点应该从“核准”进入是否合理,转换到进入市场后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竞争中去。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进一步加剧,国产手机品牌将如何应对更大的冲击?专家认为,国产手机厂商关键要把握两点,即增强综合竞争力,包括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两个方面;扩大海外市场。前者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后者要引起新的重视,中国手机市场在打开门的同时,更要走出去,这条路既是国产手机扩大销售量的途径,也是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3G手机是机遇

  被市场频频证明的是,新进厂商往往能借助新技术的应用,登梯而上、发展壮大。

  当初,在中国联通大力推广其CDMA系统时,就有一些国产手机品牌借势而起,在手机市场中赚取了一方天地,如中兴和南方高科等。所以当3G的风暴刮得日益猛烈的时候,大量手机生产商排队等待“核准”,虽市场竞争惨烈而不惧,无非是眼光看得更远,想要春华秋实罢了。这是由于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巨大,某个细分化的市场足以让一些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巨大的诱惑力,使新加入者的进程比退出者快,手机厂商数量的增加在情理之中。但从长远看,经过市场一段时间的震荡、过滤,一批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的企业将会被淘汰。所以,能看到机会固然不错,但能够抓住机会更重要,否则身入宝山却空手而归,也只能嗟叹徒劳当观光了。

  前事可以为鉴。2002年南方高科手机产销增长800%,销售总额达21亿元,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53位,在广州地区排名第一。同年,南方高科在CDMA手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居国内品牌第一。据相关统计数据,2003年1~10月,南方高科手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国产品牌第四名。然而在今年7月份,传出资金短缺半年有余的南方高科,终因债务问题遭广州开发区法院对其生产线和仓库进行了查封,重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另外,波导、TCL通讯以及夏新电子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05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额度分别为2.8亿元人民币、4.6亿元港币和1.3亿元人民币,而且这几家企业年度亏损基本上已成定局。加上易美瞬间倒台,熊猫、科健困难重重,这些知名品牌纷纷旗倒杆折,应该算是给一些手机厂商做了入市通告,他们排队等着“核准”上战场时,怕是会想起“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句子。而且对于新获牌照厂商来说,要迅速培养起用户的认知度并不容易,加上研发、渠道等方面仍需市场检验,其市场前景仍有待观察。

  改用某作家的话,“等着瞧吧,手机生产厂商成潮水般涌来,又消失了。在手机市场的大海里,有几家厂商成了岛屿。其他的厂商是泡沫”。

  但是,对整个国内的手机市场来说,新厂商的加入虽然导致产能过剩,但同样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而竞争加剧也会导致并加快市场的重组。而由竞争而起的市场重组有助于整个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可以避免激烈的价格战、提高服务水平、减少产品趋同化及零部件故障等。市场选择出的厂商规模才能做大,竞争出来的企业生命力才能更强。

  整体来说,虽然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有进入困境之虞,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能从竞争中发现自身问题,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并在销售与服务上多下功夫,抓住顾客需求,紧跟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潮流,强长补短,自然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5/article/7930.html

欢迎转载、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