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9日,信产部和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通信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问题的通知》,即“452号文件”。文件宣布,从12月1日起,主管部门暂停受理、电信企业集团暂停审批网内外差别定价的电信业务。
这意味着,该日之后推出的电信业务将只采用一个通话资费标准。
然而就在文件下发前不久,上海移动曾态度坚决地声称:“上海移动,差别定价不动摇。”即使文件下发后,也依然认定其做法没有错。而作为上海移动的竞争对手,上海联通却只能无奈:“他们依靠的,还不是庞大的用户群吗?不公平。”
网内、网外差别定价,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性”的限制竞争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圈住自己的客户同时压制他们网间的通话需求,提高网内的通话业务量和客户数量。这是一种变相价格竞争行为,对市场中其他的弱势竞争对手是不利的,并且也是不公平的。因此,业内对此抱怨不断,引起的纠纷也时有发生。以上海为“先锋”的冲突,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然而,一纸发文能平息争嚷不休的网间差别定价问题吗?
信产部无奈亮红灯
为什么叫停网内网外差别定价在上海争议如此之大?
易观咨询电信分析师朱敏认为:“上海在电信运营商的版图中起着标杆的作用。上海有什么风吹草动,其他城市就会见机行事。”
而信产部给出的解释是:“部分企业针对差别定价的矛盾比较突出,也不利于消费者清晰自己的消费行为,暂停是为了不出现新的矛盾。”
目前,上海移动通信市场上,网内网外差价偏离成本体系已较为严重,造成很多混乱。用上海移动的神州行大众卡接听网内电话免费,网内通话为0.15元/分钟,网外通话为0.6元/分钟。但按规定,移动网内通话不用结算,移动与联通、固网以0.06元/分钟结算,0.06元的成本却被放大了10倍。网络不同资费也不同,多如牛毛的标准让消费者稀里糊涂。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从表面看,网内价比网外价低是对网内用户的优惠,实际上是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给竞争对手设了一道壁垒,客观上妨碍了用户的自由选择和流动。”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主导运营商凭借它的优势地位,通过差别定价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形成一边倒的局面;处于劣势的运营商就会推出更低的资费来抢用户,从而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双方不可避免地陷入恶性竞争循环。”
如此一来,因“先天条件不足”而处于劣势的运营集团,将无法改变其不利的局面,最终不利于培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移动的用户多于中国联通的用户,上海移动的用户多于上海联通的用户,从概率上来说,新入网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上海移动、中国移动。更进一步看,网内网外差别定价会把本处于弱势的中国联通、上海联通置于更不利的境地,不利于培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先天不足联通气短
谈到452号文件,上海联通综合部主管邓云岚向《IT时代周刊》记者介绍:“它对业务没影响,也没限定说什么时候停止资费差别定价。发文主要是针对语音业务,针对监管部门,监管部门主要是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上海联通一名高级客户经理告诉本刊记者,“网内网外差别定价这种手法实际上束缚了用户对移动网的选择,我们其实是不愿意对网内网外进行差别定价的。只要他们(竞争对手)取消网内网外差别定价,我们可以马上做到移动网内外一个价。”
从全国范围来看,联通的资费标准一直要比移动低廉,但是占据用户资源的移动则在主叫上做出了自己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主叫方来自移动之外的网络,则享受不到较低的资费优惠。
相反,联通则不能采取同样的措施,“因为我们是小网,所以根本不能在主叫上限制用户。”有联通的人士抱怨。
不得不承认的是移动这样的做法取得立竿见影的市场效果。“比如用户发现主叫方是联通,可能就不接了,那我们产生不了话务量。另外,当新用户选择时也会有所顾及,可能直接就选择了移动,而不会考虑其他运营商。”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说。
联通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去年上半年联通的新增用户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而离网率则创下了几年来的最高记录。
移动这种网间差别定价是否涉嫌歧视?
北京市正见永申律师事务所的董永森律师表示,这主要看成本,如果网内通讯成本与网间通讯成本一样,那么根据平等的原则,肯定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移动与联通1.9亿对1亿的用户比例,无疑让移动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在这一点上,联通只能采取跟随策略。在移动推出一项优惠套餐后,联通不得不推出更为优惠的套餐。但是,拥有大网的移动可以在主叫方上做出限制,而联通如果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会适得其反。这样的竞争态势正让联通陷入一种两难的选择。
有电信业证券分析师表示,仅就目前的监管来看,很难监管到移动的做法,“这就是大运营商的优势。”
差别定价移动之剑
相比较因先天不足而造成市场弱势的联通,移动一直是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积极推动者。
这种差价主要体现在手机资费套餐的优惠里,像上海移动‘动感地带’的资费促销价,网内用户每分钟是0.15元,网外通话是每分钟0.3元。而神州行大众卡,网内话费为每分钟0.15元,在上海接听网内电话免费,而本地网间包括与联通及固话用户,通话单价仍为0.6元。
上海移动市场经营部总经理马永庭表示,上海移动将继续打“差别定价”这张牌,他认为全球通客户的网内通话占到中国移动所有通话的50%至60%,月消费超过600元的客户的网类通话比例达到了70%。全球通是中国移动最主要的服务品种,作为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运营商,差别定价不仅有利于留住网内的客户,还能吸引部分流失的客户回流。
至于452号文件的出台,上海移动综合办公室业务主管张春敏认为,那些已经存在的优惠资费的执行时间实际上只有半年左右,完全符合通信管理局的条例。至于以后,并没有消息说要完全终止网内网外差价的存在。“网内网外差别定价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通信管理局与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也只是监管关系,他们在其中更多是起协调的作用。”
据国泰君安电信分析师王先生分析,套餐里的优惠政策,实质是典型的网内外差别定价行为。从表面看,它像是对网内用户的优惠,暗地里是想通过“差别定价”的手段拖垮竞争对手。用户想真正享受到优惠,必须多打同网用户的手机,带有强烈的“护网”色彩。
实际上,用户不一定能享受到优惠。曾有报道称,一位移动用户挑选了一款资费套餐,本打算节省一些话费,但拿到话费清单时却发现,他的手机话费反而升高了——因为这款套餐网内通话便宜,可是拨打网外手机的话费却是平常的3倍。
据悉,上海移动曾于2004年6月将“双享88套餐”赠送的本地通话分钟数,从网内通话扩大到了包括移动、联通和固话在内的所有本地通话,使其市话费达到了0.1元/分钟。但上海移动的人士透露,这种调整主要还是着眼于吸引流失到联通的客户回流。每分钟0.1元的通话费,实际上已逼近单向收费。
差价该不该叫停
一方感叹所谓的先天不公,另一方却认定“差价有理”。
虽然这个争论是“公婆自有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实行差别定价,消费者的选择权将会受到并非自主的限制,对市场的后进入者和弱势企业以及其他竞争对手来说,也是一种含有垄断成分的竞争行为。
一个市场中有处于优势地位或垄断地位的企业出现,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个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利用其领先优势做出歧视性或对其他竞争对手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行为,那么这种行为无论是对整个市场还是对消费者而言都并非是有利的。
从市场监管者的角度来说,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是其主要的职责。
另一方面,差价引起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是一个问题。一位通信门户网站的总编向《IT时代周刊》记者指出,“电信运营商都是典型的国企,任何形式的降价对于国家来说都是损失。那么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如何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或退一步说,如何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
网内外差别定价,是该叫停的时候了。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5/article/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