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机卡分离标准尚未统一 普及有待时日
2004-11-22 07:32 出处:通信信息报
小灵通虽然已经发展到了6000万用户,但是相对手机用户而言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信号不是很好,不能机卡分离,没有短信,不过现在这些问题都在逐步解决当中。其中,小灵通之间已经可以短信互通,而且四大运营商之间也就短信互通草签了协议,特别是小灵通的“机卡分离”似乎在预示着小灵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得利的自然包括了小灵通终端制造商在内的产业链条,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机卡分离”带来了机会,但切忌急功近利。
“机卡分离”被认为是小灵通技术的一大突破。据介绍,“机卡分离”的小灵通终端是将原来写入小灵通话机(这一过程称为“烧号”)的用户个人信息,改而用一张专门供小灵通手机使用的智能卡(PIM卡)储存。据称,这是在现有小灵通话机的技术基础上,对手机内部软件平台、协议进行全面升级而实现的一项技术。
广大用户无疑是小灵通“机卡分离”的受益者,按照现有“机号一体”的模式,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基本上等同于小灵通终端的销售数量。一旦运营商决定采用机卡分离模式,那么在如此巨量的新增用户之中,选择机卡分离小灵通终端的用户将占很大的比例,另外“机卡分离”所带来的方便性也会吸引部分老用户更换原有的小灵通终端,由此引发一场小灵通的“换机浪潮”。
同时,对于终端商而言,小灵通的机卡分离使得他们在终端的销售上增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从原有运营商主导的销售渠道转向社会渠道,更多渠道选择无疑增加了产品销售的市场机会。
UT斯达康或许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及时推出了机卡分离小灵通终端。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UT斯达康展示了全球首款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UT228。目前,国内除了UT斯达康,中兴和华为等小灵通巨鳄也在积极关注此事。而一直在为大厂商代工的台湾厂商更是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以英业达和鸿海为首的台湾厂商正在积极制定计划,欲参与到这场换机浪潮之中。
目前,小灵通机卡分离尚未实施,产生的益处也仅仅是业界对它的期许。现实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小灵通实施“机卡分离”也将面临诸多现实的阻碍。
首先缺乏统一的制式标准。由于小灵通“机卡分离”还是新生事物,而业界也缺乏相应的组织来制定统一的制式标准。虽然UT斯达康第一个拿出了机卡分离产品,但是其实验标准能否成为最终的行业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变数。
更关键的是,终端标准尚未统一就使得“机卡分离”的小灵通产品没有办法在全国使用。“我们认为,目前就开始销售“机卡分离”的产品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兴通讯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他的主要理由是,目前“机卡分离”在技术层面的标准尚未统一,售出的产品可能为今后的使用留下隐患。
其次,运营商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据了解,为了进行“机卡分离”,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运营商都需要建立各自的制卡中心。用于制作专用的PIM卡。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运营商还未完成这项工作。有报道称,因为准备时间问题,估计要到2005年初至年中的半年左右将允许烧号的产品与“机卡分离”产品同时共存,此后烧号的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而在这期间,运营商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包括在技术设备和市场管理两方面。
由此来看,“机卡分离”的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有待于一段时间。因此,从终端商方面来看,“机卡分离”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切忌心急,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各个厂商之间的技术标准。
目前,UT斯达康已经表态,愿意将相应的标准提交运营商审查。有报道称,鉴于小灵通尚处比较敏感的位置,估计运营商将会牵头,由几家大的小灵通厂商共同协商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版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灵通“机卡分离”标准应该尽快形成一种共识,让“机卡分离”的小灵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4/article/5853.html
“机卡分离”被认为是小灵通技术的一大突破。据介绍,“机卡分离”的小灵通终端是将原来写入小灵通话机(这一过程称为“烧号”)的用户个人信息,改而用一张专门供小灵通手机使用的智能卡(PIM卡)储存。据称,这是在现有小灵通话机的技术基础上,对手机内部软件平台、协议进行全面升级而实现的一项技术。
广大用户无疑是小灵通“机卡分离”的受益者,按照现有“机号一体”的模式,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基本上等同于小灵通终端的销售数量。一旦运营商决定采用机卡分离模式,那么在如此巨量的新增用户之中,选择机卡分离小灵通终端的用户将占很大的比例,另外“机卡分离”所带来的方便性也会吸引部分老用户更换原有的小灵通终端,由此引发一场小灵通的“换机浪潮”。
同时,对于终端商而言,小灵通的机卡分离使得他们在终端的销售上增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从原有运营商主导的销售渠道转向社会渠道,更多渠道选择无疑增加了产品销售的市场机会。
UT斯达康或许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及时推出了机卡分离小灵通终端。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UT斯达康展示了全球首款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UT228。目前,国内除了UT斯达康,中兴和华为等小灵通巨鳄也在积极关注此事。而一直在为大厂商代工的台湾厂商更是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以英业达和鸿海为首的台湾厂商正在积极制定计划,欲参与到这场换机浪潮之中。
目前,小灵通机卡分离尚未实施,产生的益处也仅仅是业界对它的期许。现实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小灵通实施“机卡分离”也将面临诸多现实的阻碍。
首先缺乏统一的制式标准。由于小灵通“机卡分离”还是新生事物,而业界也缺乏相应的组织来制定统一的制式标准。虽然UT斯达康第一个拿出了机卡分离产品,但是其实验标准能否成为最终的行业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变数。
更关键的是,终端标准尚未统一就使得“机卡分离”的小灵通产品没有办法在全国使用。“我们认为,目前就开始销售“机卡分离”的产品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兴通讯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他的主要理由是,目前“机卡分离”在技术层面的标准尚未统一,售出的产品可能为今后的使用留下隐患。
其次,运营商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据了解,为了进行“机卡分离”,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运营商都需要建立各自的制卡中心。用于制作专用的PIM卡。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运营商还未完成这项工作。有报道称,因为准备时间问题,估计要到2005年初至年中的半年左右将允许烧号的产品与“机卡分离”产品同时共存,此后烧号的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而在这期间,运营商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包括在技术设备和市场管理两方面。
由此来看,“机卡分离”的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有待于一段时间。因此,从终端商方面来看,“机卡分离”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切忌心急,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各个厂商之间的技术标准。
目前,UT斯达康已经表态,愿意将相应的标准提交运营商审查。有报道称,鉴于小灵通尚处比较敏感的位置,估计运营商将会牵头,由几家大的小灵通厂商共同协商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版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灵通“机卡分离”标准应该尽快形成一种共识,让“机卡分离”的小灵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4/article/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