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传奇""奇迹":手机网游大潮扑面而来
2004-10-31 02:48 出处:中国计算机报
当第一款手机游戏在诺基亚手机上诞生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今天我们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进行真正的网络游戏。这里说的网络游戏可不是短信类游戏,而是类似于PC上《传奇》、《奇迹》那样的绚烂多彩的网游。那么,手机网游从何而来,现今发展状况如何,明天的手机网游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手机网游的昨天——一片空白
事实上,中国的手机网游一直都是空白状态。就原因来说,主要还是和中国本土的原创网络游戏有关。中国的网游市场,多半是舶来品,从《传奇》、到《奇迹》、再到《天堂2》,中国人始终没有拥有自己的网游作品。而把这些游戏移植到手机上,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因此中国一直都走在世界同行的后面。而与此同时,国外的手机网游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美国,《角斗士》已成为美国当今最流行的手机网络游戏之一。而在日本,支持i-Mode连线模式的网络RPG《Derwald》极为流行,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与朋友聊天。在邻邦韩国,2003年完成了将手机网络和PC网络完美结合的尝试,PC用户可以和手机用户同台竞技。而在我们中国,大家还都沉浸在短信游戏的乐趣中,很少有人想到PC网游能够完美地移植到手机上,更少有人能想到手机用户可以和PC用户同时结伴杀怪打宝。
中国手机网游的今天——在摸索中奋起
2004年10月,美通无线终于向世人宣布,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的网络游戏《三界传说》,完全继承了网络游戏的运行和游戏方式,使得任何一个网游玩家都能很快上手。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的手机网络游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网络的现实状况、资费标准和缠绕网络游戏的一些顽疾,例如账号安全、物品买卖等问题,都是中国手机网络游戏事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诸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网络状况和通信资费问题。目前国内的移动通信网络以GPRS和CDMA为主,2005年初期,我国将全力进行3G网络进程,最初将提供EDGE GPRS(200Kbps)和CDMA 1X(250Kbps)两种主干网络。以这样的速度,应当可以满足手机网络游戏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了。而网络游戏资费上,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正式的标准。不过以目前正在运营当中的短信游戏资费来看,绝大多数SP商采用的是“游戏使用费+短消息费”的做法。其中游戏使用费由网络提供商和SP分成,而短信费由网络提供商获取。具体做法是,用户除了需要每月交纳固定的游戏使用费之外,还需要支付给手机网络提供商(比如移动、联通)的短消息费用。我们可以初步来算一算,以邦邦网的《欢乐水浒》为例:每月的游戏使用费用为8元,按每天发送20条短消息为单位,那么一个月每位玩家需要交纳的费用为:20×30×0.1+8=68元。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玩家来说,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在2004年中国手机游戏高峰会议上指出,目前收费还是较高,特别是单机下载的Java游戏和短信游戏,资费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他认为,必须把资费降到普通人都能接受的标准,才能推动中国手机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能够运行手机网游的终端也是能否促使中国手机网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日前从Intel亚太区无线技术发展中心相关专家处了解到,目前流行的手机游戏,均采用Java编写,如果想流畅地运行Java游戏,手机就必须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芯片。目前,能够运行大型Java游戏的处理器只有Intel PCA25X、PCA26X、PCA27X处理器和Ti的OMAP 7XX处理器以及三星的ARM9系列处理器。而装备这些处理器的多半是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售价均在3000元以上。国内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发现,娱乐游戏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大多为年轻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不高。以目前移动互联网中众多免费门户网站的代表邦邦网为例,虽然他们有丰富的免费手机娱乐游戏的下载,但市面能够支持Java程序下载使用的手机数量并不多,因此目前国内的手机游戏,特别是好玩的Java游戏(包括单机和网游)面临着想玩的人买不起手机,而买得起手机的人不会玩或者没时间玩的尴尬局面。
尽管面对如此多的问题,但中国手机网游依然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前进。以美通无线的《三界传说》为例,目前除了摩托罗拉 E680(资料),还有诺基亚S40等12款手机可以运行这款游戏。在目前进行的15天公测情况来看,数千名用户投入到该游戏的测试中,而且已经有用户连续在线时间超过90小时,这说明大家还是对手机网络游戏很有兴趣的。美通无线的产品经理刘泱表示,手机网游和PC网游不一样,必须考虑到手机网游实际的工作状况,因此这款《三界传说》在当前的网络上运行比较顺畅,从用户测试的反应看,交互、移动以及长时间驻留都没有遇到问题。
中国手机网游的明天——手机和PC的结合
网络游戏,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个账号,使用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进行游戏。而中国的手机游戏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和PC结合是一个很不错的路线。可以试想,你可以使用摩托罗拉的E680在车上打怪物、挖宝贝,所有战绩均存储在服务器上。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4/article/5727.html
中国手机网游的昨天——一片空白
事实上,中国的手机网游一直都是空白状态。就原因来说,主要还是和中国本土的原创网络游戏有关。中国的网游市场,多半是舶来品,从《传奇》、到《奇迹》、再到《天堂2》,中国人始终没有拥有自己的网游作品。而把这些游戏移植到手机上,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因此中国一直都走在世界同行的后面。而与此同时,国外的手机网游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美国,《角斗士》已成为美国当今最流行的手机网络游戏之一。而在日本,支持i-Mode连线模式的网络RPG《Derwald》极为流行,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与朋友聊天。在邻邦韩国,2003年完成了将手机网络和PC网络完美结合的尝试,PC用户可以和手机用户同台竞技。而在我们中国,大家还都沉浸在短信游戏的乐趣中,很少有人想到PC网游能够完美地移植到手机上,更少有人能想到手机用户可以和PC用户同时结伴杀怪打宝。
中国手机网游的今天——在摸索中奋起
2004年10月,美通无线终于向世人宣布,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的网络游戏《三界传说》,完全继承了网络游戏的运行和游戏方式,使得任何一个网游玩家都能很快上手。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的手机网络游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网络的现实状况、资费标准和缠绕网络游戏的一些顽疾,例如账号安全、物品买卖等问题,都是中国手机网络游戏事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诸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网络状况和通信资费问题。目前国内的移动通信网络以GPRS和CDMA为主,2005年初期,我国将全力进行3G网络进程,最初将提供EDGE GPRS(200Kbps)和CDMA 1X(250Kbps)两种主干网络。以这样的速度,应当可以满足手机网络游戏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了。而网络游戏资费上,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正式的标准。不过以目前正在运营当中的短信游戏资费来看,绝大多数SP商采用的是“游戏使用费+短消息费”的做法。其中游戏使用费由网络提供商和SP分成,而短信费由网络提供商获取。具体做法是,用户除了需要每月交纳固定的游戏使用费之外,还需要支付给手机网络提供商(比如移动、联通)的短消息费用。我们可以初步来算一算,以邦邦网的《欢乐水浒》为例:每月的游戏使用费用为8元,按每天发送20条短消息为单位,那么一个月每位玩家需要交纳的费用为:20×30×0.1+8=68元。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玩家来说,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在2004年中国手机游戏高峰会议上指出,目前收费还是较高,特别是单机下载的Java游戏和短信游戏,资费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他认为,必须把资费降到普通人都能接受的标准,才能推动中国手机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能够运行手机网游的终端也是能否促使中国手机网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日前从Intel亚太区无线技术发展中心相关专家处了解到,目前流行的手机游戏,均采用Java编写,如果想流畅地运行Java游戏,手机就必须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芯片。目前,能够运行大型Java游戏的处理器只有Intel PCA25X、PCA26X、PCA27X处理器和Ti的OMAP 7XX处理器以及三星的ARM9系列处理器。而装备这些处理器的多半是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售价均在3000元以上。国内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发现,娱乐游戏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大多为年轻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不高。以目前移动互联网中众多免费门户网站的代表邦邦网为例,虽然他们有丰富的免费手机娱乐游戏的下载,但市面能够支持Java程序下载使用的手机数量并不多,因此目前国内的手机游戏,特别是好玩的Java游戏(包括单机和网游)面临着想玩的人买不起手机,而买得起手机的人不会玩或者没时间玩的尴尬局面。
尽管面对如此多的问题,但中国手机网游依然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前进。以美通无线的《三界传说》为例,目前除了摩托罗拉 E680(资料),还有诺基亚S40等12款手机可以运行这款游戏。在目前进行的15天公测情况来看,数千名用户投入到该游戏的测试中,而且已经有用户连续在线时间超过90小时,这说明大家还是对手机网络游戏很有兴趣的。美通无线的产品经理刘泱表示,手机网游和PC网游不一样,必须考虑到手机网游实际的工作状况,因此这款《三界传说》在当前的网络上运行比较顺畅,从用户测试的反应看,交互、移动以及长时间驻留都没有遇到问题。
中国手机网游的明天——手机和PC的结合
网络游戏,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个账号,使用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进行游戏。而中国的手机游戏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和PC结合是一个很不错的路线。可以试想,你可以使用摩托罗拉的E680在车上打怪物、挖宝贝,所有战绩均存储在服务器上。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4/article/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