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天极惊爆国产手机价格黑幕
2003-07-10 13:05 出处:天极网 作者:
  尽管目前手机业的利润一滑再滑,但暴利时代还远没有结束。日前,一位行内人士透露内情:给手机换一个壳或者多加一个没什么用处的功能,就比别人的价格多卖几百元、上千元甚至高一倍。据调查,这样的现象在行业内很普遍,只不过这个敏感的话题大家都尽量避免涉及,实际上是心照不宣。

  同质手机价差1500元

  日前,笔者收到一份署名为“一名普通的手机消费者”的电子邮件,其内容是关于两款国产知名手机的测评报告。这位消费者拆开了这两款手机的外壳,发现二者使用了基本相同的主板,甚至其印刷线路板的版本号也一模一样,而市场价格却相差一倍!

  他认为,主板基本相同,也就决定了两款手机的功能也基本相同,比如这两款手机的菜单甚至一级菜单、二级菜单都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外观和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还比如B手机主推的短信附加功能又几乎是所有支持中文短信手机均可实现的基本功能,该功能只不过起了一个类似快捷方式的作用。邮件中还提到,B手机的HI-FI铃声,其实也是与A手机的十六和弦铃声是一回事。二者不但手机功能上有90%的雷同度,而且两者的显示屏与显示电路也几乎完全一样。

  然而,就是这样两款充满同质色彩的产品,价格却相去甚远,两者的市场零售价分别约1400元和2980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经销商向笔者表示,这样的现象在行业内很普遍,包括洋品牌在内的国内许多款手机都是共用一个主板,只不过换一个壳就可以多卖几百元上千元,或者多加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就比别人的价格高一倍,只是消费者不知道而已。

  人为暴利成业内秘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国内零售巨头中域电讯业务中心总经理姜杰说,这里面也有客观原因存在,比如大家购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设计方案,但不同厂家购买的价格可能不同;另外,材料市场、订货时间、产量大小等因素也会导致“机同价不同”。

  但更多的厂家采取的是“人为暴利”和“高价策略”,这些价格“高得太离谱”。某行内人士对笔者分析,首先,一些厂家本身采取的就是短期策略,而并非作为长期的主打产品来推广,所以上市时故意将产品定价偏高,其目的就是想赚一把就走。

  即便是作为主打产品,故意将上市价格定得很高,实际上是为将来的大规模降价做准备。姜杰分析,国产手机一般都是这样的操作手法,在新品上市两三个月后,价格就会狂降,以刺激购买,而半年后则干脆清盘甩货。还有一些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做法,比如某厂家估计到竞争对手也会推出一款类似机型,便抢在对方出来之前降价清货,造成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差悬殊。

  姜杰还分析,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手机如今虽然取得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库存量也很大,特别是非典时期销售受阻,大多数厂家只有压缩产量,比如某手机这个月的产量预计只有上个月的一半,上市价格自然定得很高。还有,在上半年收入任务都没有完成的严峻形势下,大多数手机厂家希望利用高价来维持收入空间。

  助长贴牌之风

  凭空多出1000多元,消费者会那么轻易接受吗?一些业内人士还透露国产手机维持这种高价策略的手法,一是靠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种高价隐蔽性很强,大多以某个功能或特定群体为诉求点,与成本并无多大关系,所谓的成本不过是广告成本。二是欺瞒手段,比如把256色说成4096色,消费者也没办法检测。

  不过,这种高价策略不过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国内手机业的发展有害无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代理商说,目前,别说芯片级的技术完全受制于国外厂商,就是连中间的软件技术层也没几个国产厂商能自主开发,完全“拿来主义”的后果就是:出现同一机型在国内出现多家“模仿秀”的笑话。其实,国产手机高价炒作的大多是外观或可有可无的功能,如果好销又会迅速换一个外观,这就是一些国产厂家所强调的“反应速度”,这样会使更多厂家追求外观变化,而不是功能提升,永远掌握不了技术。

  这种高价策略也增加了渠道的风险,引发渠道混乱,特别是害苦了一些省级包销商,厂家一方面拼命往渠道压货,一方面大量复制类似机型,渠道商不但资金被套住,利润也大大缩水,甚至有一些赚一把就走的厂家,将库存和售后服务甩给了代理商。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3/article/3332.html

欢迎转载、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