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中国电信高调反驳阚凯力小灵通言论
2003-07-02 19:33 出处:北京青年报 作者:于姗姗
本站海涛按:对于决策层有着特殊影响力著名学者阚凯力在CCTV采访中对小灵通提出非常尖锐的批评。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电信(即电信和网通,下同)为代表的小灵通利益集团立即对其口诛笔伐。电信头面人物也走上前台,直接参加论战。而这场论战由来已久,拥反两派界限分明,甚至出现《人民日报》也刊发了一篇反对小灵通的文章。足见论战之激烈。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下,究竟小灵通论战的双方是在为谁的利益拼得面红耳赤?为国家?为13亿民众?还是为3亿电话用户?毫无疑问,在他们眼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这就是中国电信和两大移动运营商在小灵通问题上的争夺的核心所在。
  这是两败俱伤的事,我想大家都不至于愚蠢到这一步。韦乐平的这句话又道破了当前电信监管部门监管的实质。正因为不想“两败俱伤”,信产部才拒绝移动资费的下调、拒绝单向收费、拒绝给电信以移动牌照。正是担心竞争导致“两败俱伤”,才形成了今天小灵通的局面。如果认定小灵通是落后技术,如果断言小灵通短期必将死亡,那么在小灵通上的上百亿设备损失岂不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而谁应该为这些损失负责?是垄断!而谁该为垄断负责?
  而最为悲哀的是,在这些论战之中,3亿(固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成了他们的争夺利益的筹码。但是真正代言这3亿用户的声音我们又听到多少呢?正是信产部对这3亿用户(还有9亿未来必将使用电话的其他民众)的极端忽视,才出现了中国电信业畸形发展。

=================================

  电信专家阚凯力日前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中,发表了对“小灵通”技术、业务的一些看法,并称“小灵通”将在三年以后灭亡。针对阚凯力教授的一番言论,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另有见解。虽然韦乐平强调这些完全是自己的个人看法,但其中国电信总工程师的身份却使得他的表态不可避免地被认为带有“官方”色彩。

  观点一:“小灵通”虽然声称是“无线市话”,但是也可以看做是“准移动通信”。“小灵通”在打概念的擦边球。

  韦乐平:首先,“小灵通”不是一个技术术语,而是一个广泛流行的市场用语,泛指各类无线市话业务,最早来源于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

  信息产业部最近调整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将其很明确地归入网络接入业务,而不是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小灵通”是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利用固定网的资源结合无线接入技术实现的终端具备有限移动性的固话通信业务,这是地地道道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新业务,是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电信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观点二:“小灵通”技术落后,不代表电信技术发展方向,就技术而言,“小灵通”没有前途。

  韦乐平:就技术而言,“小灵通”源于数字无绳电话系统,自然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后来将它改造后作为无线市话业务应用。经过这两年的技术改进,“小灵通”的基站功率提高了50倍,基站覆盖范围也达到数百米,已经基本解决了覆盖、切换和容量等关键问题;在业务上也已经从单纯的电话发展到实现预付费、短消息、数据上网和定位等一系列新业务。

  观点三:“小灵通”业务并没有合法身份,从经营执照到设备的入网许可证,到手机的入网许可证几乎一个都没有,是从头至尾全盘的非法经营,违规操作。

  韦乐平:是否“违规”,有多个信息产业部的红头文件为据。我认为“小灵通”基

  本不存在“违规”问题。几年来,中国电信一直按照“信部电〔2000〕604号”文的规定,将“PHS作为市话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定位于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从来也没有将PHS看做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观点四:“小灵通”惟一的卖点就是便宜。因此当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到与“小灵通”相同的时候,“小灵通”将会自动退出,毕竟它除了资费,相比于移动电话没有其他优势。

  韦乐平:首先,对于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到与“小灵通”相同的假设我是不敢苟同的。其一,移动就是移动,固话就是固话,国家不会允许两种不同性质的业务实行同样的资费政策,这是所有国家监管机构的基本职责。其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小灵通”的资费同样也会跟着下调,无异于恶性价格战,这是两败俱伤的事,我想大家都不至于愚蠢到这一步。

  至于“小灵通”的优势,我可以总结为这样几方面:首先是设备简单,造价低,不仅比传统固定电话系统低,而且也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略低;投资回收期短,只需要3年左右即可。

  观点五:中国电信发展“小灵通”,无非是想借此拿到移动牌照,有了牌照,电信就会很快放弃“小灵通”。

  韦乐平:中国电信并未将“小灵通”作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对“小灵通”的发展起抑制甚至部分替代作用,届时如果拿到移动牌照,中国电信也会利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将主要力量和投资集中到具有更大市场前景和更长技术寿命的3G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上来。但在一定时期内,“小灵通”仍会有其自身的特定用户群和市场发展空间,两者的业务也可以共存。正如有人比喻的,汽车的发明会抑制自行车的发展,但短期内并不会完全替代自行车。两者应该也可以共存。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3/article/3297.html

欢迎转载、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