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拆分没带来预期的固话竞争局面,相反电信垄断却延伸到移动等领域
小灵通秘密登陆北京、“手机休息站”热浪席卷广东,电信领域的热门话题接连不断。去年底以来,五花八门的电信新业务纷纷亮相,消费者看花了眼,电信运营商之间则展开
了肉搏之战。
“这不是电信的有效竞争局面,大部分受争议的新业务正是电信垄断的延伸。”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教授对记者说,“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之后,并没有破除垄断,相反,电信垄断却全面延伸到移动、长话、寻呼和数据等竞争性业务。”
初衷:打破垄断,促进竞争
2002年5月,原中国电信集团按地域南北拆分,新的中国电信和网通集团正式挂牌。按照信息产业部官员当时的说法,电信南北拆分的初衷是“打破固话垄断,促进有效竞争”。南北拆分方案保持全国干线传输网的完整性,南北两大集团按7∶3的比例分割干线网。这样,双方在全国都拥有完整的长途干线网和在自己范围内完整的本地电话网。
人们预期两大集团在固话和接入网等方面有激烈的竞争。
虽然新的中国电信和网通集团都列出了庞大的投资计划,以在对方的领地内建设自己的本地网络,但是固话领域的竞争仍然只是一个幻影。业内人士透露,至今,电信分家快一年了,长途干线网“三七开”还没分出个眉目来。南北电信在本地业务的经营上与原中国电信毫无区别。
“即使有一天固话真的开始竞争了,消费者也得不到多少好处。”阚教授说,因为南北双方大规模地进行重复投资,成本相当高。
回眸:电信改革走了弯路
南北拆分后,市话没有形成预期的竞争,相反市话的垄断却延伸到移动等领域。虽然小灵通以其低资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它却是电信以市话垄断为基础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阚凯力表示,小灵通的主要成本不在其自身设备,而是传输网的中继线,而它是市话网固有的一部分。正是这样,电信推广小灵通可以不计成本,采取低于成本销售的策略。
回过头来看电信的南北拆分,阚凯力认为,“电信改革走了一小段弯路,电信重组还没有结束”。电信拆分是为了破除垄断,但时至今日,电信实际上是拆而不分。主要表现在:电信本地网相互进入没有实现,市话没有引入有效竞争;全国长途干线网没有拆分出来;网通集团(原北方10省市的电信公司、网通公司、吉通公司)还没有真正融合。
对于2001年那场旷日持久的电信拆分大讨论,阚教授觉得有许多东西值得回味。其实,在最开始讨论时都是按业务进行的“竖拆”方案,只是在讨论过半的时候才冒出按地域南北拆分的“横拆”方案来。
阚凯力分析,电信体制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人,“横拆”方案最终被采纳,是妥协的结果。极力抵制“竖拆”方案的是省级电信公司的老总们,因为电信“竖拆”后省级公司的老总们面临两条道路:去全国性的集团公司还是继续留在地方公司。但无论哪条路都对自己不利,惟有“横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利益。
相反,“竖拆”虽对省级公司的老总们不利,但各省电信公司的员工们却会成为受益者。因为“竖拆”之后,各省的市话电信公司将成为类似于自来水厂的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福利是有充分保障的,用不着像现在这样有被裁员的危险。
当然,“竖拆”方案不仅仅对省级电信公司的员工有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电信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阚凯力说,实施“竖拆”方案,电信的长途干线网和本地传输网即长话和市话分离,将会形成一个全国性电信公司和各省的市话公司。
这样,全国性电信公司将不再背负垄断的骂名,而且丢掉没有成长性的市话业务后,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具有竞争性的优良资产。而市话剥离以后,作为公用的电信平台,长途、移动等电信运营商都可以公平使用,利用市话的垄断延伸而进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断言:电信业还将重组
阚教授认为,必须承认市话的天然垄断性,打破电信垄断不是要打破市话垄断,而是破除利用市话在电信其他领域的垄断延伸。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市话的天然垄断性仍然难以打破。美国1996年新《电信法》的核心,是在市话引入竞争,此后一些国家也提出了打破市话垄断的目标,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未能如愿。我国在电信改革中利用行政手段在天然垄断的市话中强行引入竞争,也将是无效的。
由于南北拆分没有将市话剥离出去,电信的垄断延伸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阚教授举例说,电信垄断延伸而搞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很多:以前,中国电信曾利用市话垄断优势挤垮了瀛海威等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SP),垄断了因特网业务;当寻呼业务划拨给联通公司后,中国电信又采取低价策略,迫使其他寻呼企业纷纷倒闭;中国电信利用传统的长话、市话打压其他运营商的IP业务等等。目前又出现了小灵通,今后,如果长话和市话不分离,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还将大量出现。
“电信业还将面临进一步的重组。”阚凯力断言。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3/article/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