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今年上演反击战
2002-02-08 13:42 出处:市场报
对国内生产手机的巨头们来说,日前在京举行的“打造国产精品手机主题研讨会”,的确是一次不寻常的聚会。一方面,国产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一度处在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洋品牌独霸的尴尬处境中,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3%一举跃升到2001年的15%,面对这样的业绩,众巨头有理由坐到一起举杯相庆;另一方面,2001年,我国手机新增用户近6000万户,总数虽超过1.4亿户,但普及率仅为11.2%,比全球平均普及率还低10个百分点,与美国超过50%、荷兰70%的普及率相比,更是相差甚远。面对国内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国内手机生产商携手谋划市场大计,共享成长繁荣,自然是共同的心愿。
“三包”不能弥补品质缺陷
对于一个尚处快速成长时期的市场而言,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站住脚跟。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刘小平告诉记者,在2001年深圳市消费投诉中,电子通讯类产品高居第一位,而有关手机的投诉在电子通讯类中又居第一,这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洋品牌和国产品牌。
据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通讯与网络事业部总经理邓志成介绍,2001年有关影响用户购买手机因素的市场调查显示,质量因素占据了第一位,比例达到55.7%。对照手机高居不下的投诉率,把住质量关是任何手机生产商都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随着手机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环境的日趋复杂,洋品牌在质量的适应性方面并非就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对此,作为国家授权的手机质量检测机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所的副所长曹淑敏深有体会,她说,任何入网手机在进入国内市场销售前,都要经过传输所一个月的试用检测,在2001年送检产品中,包括洋品牌在内不合格率很高,诸如死机、自动关机、频繁掉话、乱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质量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国产手机生产商与洋品牌,都在暗暗较劲。虽然波导手机已成功挤进国内市场前六名,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华仍大声疾呼,打造国产精品手机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过硬的质量。鉴于手机质量问题更多的表现在应用开发上,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晓忠呼吁,国内手机制造商要在应用开发设计上多下工夫,以此提升品质,形成核心竞争力,切不可依赖售后服务,落实“三包”规定来弥补品质上的缺陷。
通力合作搞技术研发
相比较多数洋品牌手机制造商,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在技术上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手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芯片和看不见的通信协议软件,这些基本都掌握在国外几大厂商手中。2001年8月,国家计委确定的19家生产CDMA终端产品的企业中,国内企业虽占了18家,但只有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大多数企业的背后还是靠国外企业支撑。国内生产商虽然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得无线通讯第二代GSM、CDMA的核心技术,但这并不表明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就可坐享其成,高枕无忧。身兼国家无线通讯研究组主席的曹淑敏特别提醒到,GSM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企业从头做起,自然没必要;但技术上长期依附于人。久而久之,就会受制于人。目前在2.5G、3G技术研发上,国内企业如及时跟进,与系统提供商和内容供应商通力合作,至少在时间起点上,不会落后太多。
有着20多年通讯业从业经验的台湾大霸集团副总经理兼大陆执行总监彭新淼告诉记者,在台湾做手机产业,其难度被认为是做个人电脑业的10倍,是做笔记本电脑的5倍。面对这样一个高技术、高门槛产业,国内企业如果继续单打独斗,是很难与洋品牌抗衡的。彭新淼建议,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技术研发上联起手来,共享开发平台,共享研究成果,相信这对国产手机走出技术重围,立足长远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把本土优势发挥出来
技术上的相对弱势,并不表明国产手机就无所作为。据赛迪资讯公司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有83%的受访者认为,国产手机通过努力是可以与洋品牌抗衡的。这意味着国内手机以往在国人心目中不屑一顾的形象已大为改观。
据赛迪资讯的邓志成介绍,除去质量因素外,外观和功能成为用户选购手机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比例分别达到了14.5%和15.5%。对此,徐立华信心十足,他认为只有中国人自己对本土文化才有深刻的体会,设计出的外观和功能才会更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消费习惯,同时外观设计也更能创造附加值。波导“唯美派”系列引起的市场反映,以及TCL时尚手机的大行其道,都证明了国产手机在外观和功能设计上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不仅如此,国产手机生产商在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上,也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彭新淼认为,售后环节薄弱是目前洋品牌手机最大的致命弱点,加之手机“三包”规定的实施,这就为国产手机提升顾客满意程度赢得更多的机会。大霸实业落户上海,在涉足手机制造领域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全国21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200个地市设立了销售服务的办事处,这些都为“大霸”迪比特手机赢得了市场先机。而北京首信公司也意欲通过在与诺基亚合作中建立的208家零售店和遍布全国的代理商,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一个稳定、畅通的渠道,能够使所有经销商通过渠道获得共同利益。国产手机制造商正在通过构筑更加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努力实现着2002年销售份额达到30%的梦想。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2/article/2120.html
“三包”不能弥补品质缺陷
对于一个尚处快速成长时期的市场而言,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站住脚跟。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刘小平告诉记者,在2001年深圳市消费投诉中,电子通讯类产品高居第一位,而有关手机的投诉在电子通讯类中又居第一,这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洋品牌和国产品牌。
据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通讯与网络事业部总经理邓志成介绍,2001年有关影响用户购买手机因素的市场调查显示,质量因素占据了第一位,比例达到55.7%。对照手机高居不下的投诉率,把住质量关是任何手机生产商都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随着手机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环境的日趋复杂,洋品牌在质量的适应性方面并非就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对此,作为国家授权的手机质量检测机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所的副所长曹淑敏深有体会,她说,任何入网手机在进入国内市场销售前,都要经过传输所一个月的试用检测,在2001年送检产品中,包括洋品牌在内不合格率很高,诸如死机、自动关机、频繁掉话、乱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质量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国产手机生产商与洋品牌,都在暗暗较劲。虽然波导手机已成功挤进国内市场前六名,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华仍大声疾呼,打造国产精品手机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过硬的质量。鉴于手机质量问题更多的表现在应用开发上,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晓忠呼吁,国内手机制造商要在应用开发设计上多下工夫,以此提升品质,形成核心竞争力,切不可依赖售后服务,落实“三包”规定来弥补品质上的缺陷。
通力合作搞技术研发
相比较多数洋品牌手机制造商,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在技术上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手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芯片和看不见的通信协议软件,这些基本都掌握在国外几大厂商手中。2001年8月,国家计委确定的19家生产CDMA终端产品的企业中,国内企业虽占了18家,但只有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大多数企业的背后还是靠国外企业支撑。国内生产商虽然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得无线通讯第二代GSM、CDMA的核心技术,但这并不表明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就可坐享其成,高枕无忧。身兼国家无线通讯研究组主席的曹淑敏特别提醒到,GSM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企业从头做起,自然没必要;但技术上长期依附于人。久而久之,就会受制于人。目前在2.5G、3G技术研发上,国内企业如及时跟进,与系统提供商和内容供应商通力合作,至少在时间起点上,不会落后太多。
有着20多年通讯业从业经验的台湾大霸集团副总经理兼大陆执行总监彭新淼告诉记者,在台湾做手机产业,其难度被认为是做个人电脑业的10倍,是做笔记本电脑的5倍。面对这样一个高技术、高门槛产业,国内企业如果继续单打独斗,是很难与洋品牌抗衡的。彭新淼建议,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技术研发上联起手来,共享开发平台,共享研究成果,相信这对国产手机走出技术重围,立足长远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把本土优势发挥出来
技术上的相对弱势,并不表明国产手机就无所作为。据赛迪资讯公司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有83%的受访者认为,国产手机通过努力是可以与洋品牌抗衡的。这意味着国内手机以往在国人心目中不屑一顾的形象已大为改观。
据赛迪资讯的邓志成介绍,除去质量因素外,外观和功能成为用户选购手机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比例分别达到了14.5%和15.5%。对此,徐立华信心十足,他认为只有中国人自己对本土文化才有深刻的体会,设计出的外观和功能才会更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消费习惯,同时外观设计也更能创造附加值。波导“唯美派”系列引起的市场反映,以及TCL时尚手机的大行其道,都证明了国产手机在外观和功能设计上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不仅如此,国产手机生产商在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上,也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彭新淼认为,售后环节薄弱是目前洋品牌手机最大的致命弱点,加之手机“三包”规定的实施,这就为国产手机提升顾客满意程度赢得更多的机会。大霸实业落户上海,在涉足手机制造领域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全国21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200个地市设立了销售服务的办事处,这些都为“大霸”迪比特手机赢得了市场先机。而北京首信公司也意欲通过在与诺基亚合作中建立的208家零售店和遍布全国的代理商,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一个稳定、畅通的渠道,能够使所有经销商通过渠道获得共同利益。国产手机制造商正在通过构筑更加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努力实现着2002年销售份额达到30%的梦想。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2/article/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