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置疑中国手机用户数真实性
2002-01-25 12:38 出处:人民网 作者:
  2001年11月,中国移动宣布用户数量超过1亿;到2001年底,有公开报道称我国已有1.4亿手机用户;2002年1月,联通C DMA投入使用,据称首期网络容量为1500余万……这一连串的数字,意味着我国的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已超越10%;在北京等城市手机普及率甚至突破了50%,超过了欧洲平均水平。照此速度,更有人估计在2002年内中国手机用户将超过2亿!
  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我国移动通信业飞速发展,这是事实,也值得骄傲。但是,任何的统计数字都应建立在科学的统计方法上,那才经得起推敲。在笔者看来,“中国手机用户1.4亿”这个数字,就有很大的水分在里头,实在是经不起推敲。作为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掌握的用户数据,只能是来源于其放号时发售的手机SI M卡统计。可就这个小小的SI M卡,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使用状态,那可是五花八门海了去了,绝不是“一卡一户”那样简单。
  为了直观地说明这一现实,笔者以这几年来自己使用过的手机号码为例进行分析:
  1997年9月,单位为我配备了第一部手机,号码为1380109XXXX(当时还叫中国电信,10位号码);后因单位改组,此号码转给我个人名下。
  1998年底,我用自己的身份证为老爸购一手机,号码1370119XXXX;至2000年夏天停用,并注销。
  1999年6月,更换工作时,我又新购一SIM卡,号码1350100XXXX;原138的号码送给刚参加工作的小妹。
  2000年秋,本人进修,为安心考试,购“神州行”卡一张,号码1361111XXXX;至年底停用,送与一朋友继续使用。
  2001年春节后,我去海南旅行,见当地的“神州行”卡极便宜,除五十元话费外只收十元卡费,心痒又购一张,号码1364751XXXX;用完话费后即废弃。
  2001年秋,小妹到外地读研,仍带着138的号码,但感觉使用北京的手机号码漫游话费昂贵,又购一当地的SIM卡,号码1362822XXXX;北京138的号码则很少使用,每月话费只有一二十元;但因是有国际漫游权的老号,又不忍注销。
  数日前,一外国朋友来京参加会议,临时购一“如意通”卡,号码1316124XXXX;回国前将仅剩20元话费的SIM卡送与我,花完剩余的20元话费后此号码又被废弃…...
  由笔者使用手机的这番历史来看,先后共涉及7个手机号码,按移动运营商的统计方法应该算7个用户。但现在,实际的使用者只有3个人(本人、我小妹和我的朋友),真正活跃的号码也只有这3个;其他号码中,处于休眠状态的1个,注销的1个,废弃或即将废弃的两个。当一切回归到常识,统计数字的水分有多大,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还是在管理最为规范、严格的北京,要是到了移动市场竞争火爆的地方,那更了不得。因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争夺用户而竞相推出各种折扣优惠,许多人同时拥有不同运营商的两张甚至多张SIM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了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厦新电子甚至还推出了据称为全球首款“一机双卡”的手机,而南方的一些厂商更开发出普通手机兼容两张SIM卡的转驳器。“一户多卡”的现象有多普遍,也就可见一斑了。
  另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在不少地区,为了体现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运营商在计算用户数量时往往将因欠费长时间停机而本应注销、超过有效期限未续费的预付费卡(神州行、如意通)等等的“死亡”用户也计算在内。
  更有某些地区,对于信用用户(如全球通)实行预缴200元押金,“打爆”500元话费才停机,并暗示用户不会追缴欠付的话费,鼓励他们重新入网。由此,一方面藉此给用户话费打4折,以低廉话费抢夺用户,另一方面更可以通过用户欠费挂帐的形式大量增加“新”用户。
  由此可见,对“中国手机用户1.4亿”这个数字准确的解读应该是:中国手机用户为1.4亿人次,或者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个运营商累计放号1.4亿个;而现时真正有效的手机用户数量,应该是远远小于1.4亿。
  这个数字玩笑,开得是有点过,而且,我们的移动运营商以前在资本市场上,为此不是没有吃过苦头,怎么就不长记性呢?2000年,在港上市的中国移动收购母公司7省移动网络时,每位用户作价高达4000元,可上市后ARPU(每位用户月平均消费值)不升反降。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还不是真实有效用户数量远低于放号用户数量闹的。
   既然是个玩笑,还有必要开下去吗?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2/article/2090.html
欢迎转载、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上一篇文章:西门子S40:演绎典雅与青春
·下一篇文章:7款女性手机评说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