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细说手机三包
2001-09-28 18:54 出处:《中国青年报》
9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的移动电话机三包规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针对消费者对手机三包规定中的一些疑问,3家权威机构的专家今天进行了解释。
关于三包规定所适用的范围。第一类是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大量使用的GSM手机;第二类是联通马上要上的CDMA手机;第三类是中国电信在全国各地已有几百万用户的“小灵通”;第四类是对讲机等。还有一类是我们今后要大量使用的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同时进行话音传送的终端产品。专家指出,只要通过无线传输的手段,能提供数据、话音传送的移动终端,都在三包范围之内。
关于“谁经销谁负责”的原则。过去出现手机质量纠纷,销售者和生产者往往互相推诿责任。现在这条原则已经定了,出现质量问题就找销售者。但要实行这个原则,消费者必须要让销售者把发票开好,必须把发票、三包凭证和与销售者的书面约定保存好。另外,消费者在买手机和电池时,一定要求销售者把主机机身号(IMEI串号)和进网标志、附件的出厂序号(批号)、产品商标、型号和电池生产序号写到三包凭证或发票上。消费者凡是退和换手机都应找销售者,在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找销售者,他有义务给你解决。
关于三包期限。生产厂家和销售者,不管是以广告的形式还是以店堂明示的形式作出的任何承诺,都必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跟即将强制施行的三包规定是两回事。如有些厂家提出一个月包换,但三包规定换货在15天之内,那么这些厂家必须按承诺执行一个月包换。如中途改15天的话,消费者可以起诉他。
关于退货折旧问题。符合换货条件,并且销售者有同型号同规格商品,但消费者不愿换而要求退货时,销售者应予以退货,但对使用过的商品按规定收取折旧费。手机折旧率规定比较高,按天计算,每天折旧率为0.5%,200天折旧完毕。
赠品也在三包之列。现在好多卖空调的赠手机,还有一些移动电话运营商称,你加入我这个网,我赠你手机。消费者在接受销售者赠予时,要让其按照三包规定把手机串号写在三包凭证上,还得在发票注明,谁赠的,谁负责三包。
专家提醒消费者:一些销售商削价出售有瑕疵的产品,但不向消费者明示。三包规定没有说因为你的商品有瑕疵就不能实行三包,你愿意卖便宜货,也必须得负这个责任。还有的经销商采取送大礼包或送你一块电池的推销方式,但是他说明了,这个大礼包和这个电池我不包换,坏了就坏了。现在根据规定:只要是经营性活动,送给消费者的东西全部实行三包。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1/article/1509.html
关于三包规定所适用的范围。第一类是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大量使用的GSM手机;第二类是联通马上要上的CDMA手机;第三类是中国电信在全国各地已有几百万用户的“小灵通”;第四类是对讲机等。还有一类是我们今后要大量使用的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同时进行话音传送的终端产品。专家指出,只要通过无线传输的手段,能提供数据、话音传送的移动终端,都在三包范围之内。
关于“谁经销谁负责”的原则。过去出现手机质量纠纷,销售者和生产者往往互相推诿责任。现在这条原则已经定了,出现质量问题就找销售者。但要实行这个原则,消费者必须要让销售者把发票开好,必须把发票、三包凭证和与销售者的书面约定保存好。另外,消费者在买手机和电池时,一定要求销售者把主机机身号(IMEI串号)和进网标志、附件的出厂序号(批号)、产品商标、型号和电池生产序号写到三包凭证或发票上。消费者凡是退和换手机都应找销售者,在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找销售者,他有义务给你解决。
关于三包期限。生产厂家和销售者,不管是以广告的形式还是以店堂明示的形式作出的任何承诺,都必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跟即将强制施行的三包规定是两回事。如有些厂家提出一个月包换,但三包规定换货在15天之内,那么这些厂家必须按承诺执行一个月包换。如中途改15天的话,消费者可以起诉他。
关于退货折旧问题。符合换货条件,并且销售者有同型号同规格商品,但消费者不愿换而要求退货时,销售者应予以退货,但对使用过的商品按规定收取折旧费。手机折旧率规定比较高,按天计算,每天折旧率为0.5%,200天折旧完毕。
赠品也在三包之列。现在好多卖空调的赠手机,还有一些移动电话运营商称,你加入我这个网,我赠你手机。消费者在接受销售者赠予时,要让其按照三包规定把手机串号写在三包凭证上,还得在发票注明,谁赠的,谁负责三包。
专家提醒消费者:一些销售商削价出售有瑕疵的产品,但不向消费者明示。三包规定没有说因为你的商品有瑕疵就不能实行三包,你愿意卖便宜货,也必须得负这个责任。还有的经销商采取送大礼包或送你一块电池的推销方式,但是他说明了,这个大礼包和这个电池我不包换,坏了就坏了。现在根据规定:只要是经营性活动,送给消费者的东西全部实行三包。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1/article/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