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现在的位置:手机市场
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突围
2001-06-18 20:21 出处:互联网周刊 作者:沈华
17家弱小的国产手机企业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不到10%,它们还是需要国家的“呵护”。

国产手机企业长期沉溺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弱势心态中,然而除了核心技术之外,它们其实还有无限的创新机会。

家电业、PC业对国外品牌的成功反击让国产手机业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们的手机企业最应该做的,不是仿效成功,而是审视自己

经历了三次“联盟”,一直在“突围”的国产手机厂商,在六一儿童节拉起了手,于“黑夜”中茫然前行

国产手机又在进行联盟和突围了,这是近三年来的第三次。从1999年开始,国产手机厂商们每年都要来这么一下,被不断重复着的“联盟”和“突围”,已经成为整个手机“中国造”近五年历史中的两个关键词。

联盟,联而不盟?

早在1999年12月,TCL、熊猫、科健、厦华、天时达这5家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的首脑们就聚在成都,开始了第一次联盟,首次决定“以群体的力量”—这个口号此后一直被延用,向进口品牌手机发起挑战;随后在2000年11月,第二次联盟出台,与盟厂商增加到了11家:东信、科健、波导、康佳、中兴通信、海尔、首信、熊猫、南方高科、厦华、联想等。而今年儿童节成立的第三次联盟—国产手机企业首脑论坛基本上就是上一次联盟的翻版,从“以群体的力量”的口号到“五大功能和四大目标”,核心内容与上一次联盟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一回,联盟扩大到了17家企业(多了大唐、厦新、中电器材、中国通信、中电通信研发中心和中国普天)。

不过,仿佛做秀的上两次联盟的迅速泡汤,使人们对这第三次联盟仍然持怀疑态度。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次联盟给出的一些提议,其中存在隐患。 
 
首先是联合采购。国产手机厂商统一采购后肯定能降低成本,但随后是否要统一定价销售?现在来看,规模采购容易,规模(统一)销售难。国产手机厂商之间还会有销售额的较量吗?说白了,就是国产手机队伍中,是否还有竞争?怎样竞争?会不会出现整合、重组?在论坛现场,国产手机厂商们几乎都在回避涉及利益的敏感问题,无论是东方通信董事长施继兴、普天总裁欧阳忠谋还是厦新总裁李晓忠等人都大谈联合,并把整合、重组这些关键点放在了“以后”中,而谈到竞争时,则更加闪烁其辞。像波导总经理隋波这样“在某一阶段可能是联合,另一阶段可能是竞争”之类的外交辞令不绝于耳。不过,回避只是权益之计,像以前一样,分利这些问题总是联盟中的心腹大患,这根导火索一拉就能把整个联盟炸碎,那么施继兴在5年后将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提高至5成以上的预测将如同以前很多人的很多预测那样毫无价值。

其次的隐患在于国产手机对政府扶持和更多政策倾斜的索取。这使联盟有了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擦边球的意味,可能会引发外来的非议。现在洋品牌们还在沉默中,而中国台湾地区却很快有了意见。就在首脑论坛的第二天,中国台湾地区就有媒体撰文,称中国大陆手机厂拟“独立自主”,“虽然此次论坛并未显现对中国台湾厂商不友善的态度,但是明基、华硕等手机业者均认为,中国大陆手机厂商的心态是共同排拒外来压力,关起门来进行联合研发、生产销售自有品牌手机。”称中国大陆国产手机首脑论坛的成立,可能使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合作转趋保守。华硕也表示,论坛成立后,主要商机将会以中国台湾的零组件厂商为主,而非手机系统厂商。

众所周知,国产手机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占不到10%。这与两年前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施凤海所预想的、“我们准备在1~2年内,使国产手机占1/4到1/2,甚至更多一点的市场份额”相去甚远。企业和政府都在总结原因,在他们的反思列表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是—国产手机总体研发能力弱;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小,采购成本高,倍受价格歧视;售后服务急待加强;缺乏品牌等等。这次联盟很明显是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然而,仅仅是松散的联合、没有实质性的举措,国产手机厂商的劣根或弱势如何得以清除和改良?

政策,给多少才够?

在实现突围的解决方案中,提到最多的是“政府应加强对国产手机的政策倾斜”。实际上,政府给予国产手机的扶持已经不少。早在1999年,政府就从手机入网费中拨出14亿元人民币支持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为了扶持定点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国家还成立了4个研发中心,每年把电话初装费的5%拨给它们;在此之前,还从国债中取出4亿元人民币,重点扶持具备一定技术及经济实力的手机生产企业。此外,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停止审批外商合资、独资的手机生产企业,并对1994年以后非国家审批的、各地自行批复的外商投资手机企业进行重新确认。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散’。”有一种解释认为,“国家扶持的资金被多个企业分配,本来是一个拳头,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巴掌上的5根手指头,挥出去的力量当然就减弱了。”这个说法颇有些道理。所以这次首脑论坛还透露了其他的非资金扶持的政府倾斜需求,比如政府能要求国内运营商们向国产手机订制产品等等。而会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通信产品与系统处处长楼培德也表示,政府将联合多家厂商共同研发GPRS手机技术,年底会有结果,而大陆厂商的GPRS手机,也可望在明年正式在市场上推广。另外,在软件、芯片的研发上,政府也将介入联系厂商进行合作。

“国产手机是不是太依赖国家的扶持了?”有另一种尖锐的言辞在指向国产手机商。大部分手机商是家电行业出身,他们的看家业务,如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已经成气候,成为它们主要的盈利眼,而产量不过二十几万的手机类同他们的副业,“我不知道他们在手机业务上投入了多少自己的钱,花了多大精力,但我表示怀疑。他们应该公布一下自己在手机业务里的公司投入。”某位做通讯行业的公关人士说,“销售量最好的国产手机商是通讯出身而非家电品牌。

“是否应该把扶持重点放在那些真正的手机商身上呢?”这种声音听起来很不友好,大有得罪人的嫌疑。

创新,只在技术?

国产手机商们长期沉溺在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弱势心态中,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造”难以突围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区,核心技术与市场占有率并不呈正比关系,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科技领域都能得到证据。硅谷里有许多十分成功的公司就不拥有什么高深的技术,技术只是他们追求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手段。这些公司的长项在于勇于创新和尝试,如果一种方法、一种商业形式能够使他们占有市场,他们就够胆去做。通过创新获得成功在中国也有不少现成的案例,比如联想的家用电脑,核心技术也并非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但“一键上网”的创意却为它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和民心。在手机产品中,诺基亚的3310不也是上佳的榜样吗?它主打的聊天功能也不需要什么尖端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都能做到。还有西门子 6688(资料),装载了MP3后行情一路飘红。国产手机商中TCL 999D(资料)镶钻创意也是个值得圈点的成功案例,在推出1个月内,其市场推广部长刘文权称,此款手机已经为TCL带来了近1亿的销售收入。

手机已经被定位为电子消费品,和CD、MP3一样,而不是所谓的有多高深科技的产品。事实上,手机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要实现优良地通话,有不少地级市市民在使用国产手机,“通话很清晰。”他们并没有对国产手机表现出挑剔。“能实现优良的通话”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看成是手机的核心技术,所以一位圈内人指出:“国产手机商难出头,在于他们普遍疏于创新,不敢尝试。”

有一些国产手机商和ICP看到了这个问题,清华深讯总经理陆迅说:“我最近在和康佳谈一件事,我们能提供一些游戏和在线功能,可以直接装到手机里,使它变成功能特别的手机,比如游戏手机、彩票手机等,它们能满足一些特定消费者的需要。”他表示,在这次首脑论坛上遇到熊猫的负责人,他们也有类似的想法。

现在的市场是由消费者主导的,洋品牌手机商早就在细分市场,这种细分不再只是依据技术含量形成单纯的高端和低端,像摩托罗拉就是按消费者把市场分为4个基本的类型:科技追求型、时间管理型、形象追求型和个人交往型。某位业内人士说:“彩电后面是什么东西,这是看得见的—无非是更清晰、更薄;但手机后面还有什么,没有人知道。”通讯产业拥有无限的想像空间,也就拥有了无限的生长形态,换句话说,除了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商们确实另有无限的突围机会。

有多少成功可以复制?

对于国产手机商企图通过价格战重演家电业辉煌的梦想,业界已经有了很多质疑和否定,从国产手机缺乏利润空间、洋品牌手机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到核心技术的空白、手机软件开发的贫乏等诸多方面都给出了诸多不利的佐证。然而,这些国产手机厂商们仍然坚持拿家电业自勉:“国产家电能打破洋家电的垄断,从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为什么手机企业不能?”甚至这种论调仍然出现在最近期的这个首脑论坛上。这是一种危险的对比,不仅可能导致价格战的滑铁卢,也是多次市场占有率预测放“卫星”的根源。国产手机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环境,它们的前面,至少在国内,没有“古人”可以仿效。
另外,许多家电品牌手机商认为的、因家电渠道带来的销售和服务优势,也被陆续否定。显然,国产手机商应该开始寻找新的有效的营销手段和策略了。

本文地址:http://www.cnonline.org/2001/article/1236.html

欢迎转载、分享到微博、社交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Loading...